墙柱偏位处理方案一、编制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标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二、工程概况本工程采用桩承台独立基础;上部结构为框架或剪力墙。本工程主要采用三级抗震钢,规格主要有直径8、10、12、14、16、18、20、22、25。三、原因分析发生偏位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由于未放线钢筋绑扎人员自行尺量进行插筋,或者绑扎人员未严格按测量控制线进行插筋;2、墙体插筋偏位是由于墙筋加固不牢,绑扎、点焊不到位;3、柱的插筋在底板、地梁或承台的交界处的钢筋较密集,柱钢筋定位难以到达理论上位置;4、柱的定位放线本身就存在误差;5、混凝土浇筑时泵管对墙筋的振动产生位移,或者振捣手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强振钢筋)是造成墙体钢筋偏位的主要原因;6图纸中存在墙体厚度与其相连的约束边缘柱宽不同,如墙宽300mm柱宽250mm现场班组自行决定做法,未向项目技术部反应;四、钢筋偏位处理方法1钢筋偏位(墙柱w5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不进行处理。2、钢筋偏位在(墙柱〉5mnW25mm)范围内,且不超出保护层厚度时:按国标图集03G101-1柱、墙钢筋在楼面变截面时钢筋弯曲做法,直接按照1:的比例在结构面调整钢筋,见图13、 钢筋偏位(墙柱>25mn<50mr)i向内偏:如果钢筋位移在25mm到50mm之间且向内偏,可直接在楼面上按1:6比例调整钢筋,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和点焊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为14,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见图2。4、 钢筋偏位(墙柱〉2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如果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厚度,结构截面不能局部加大处理时可将偏位钢筋打弯锚固,割除长出部分原钢筋,再另植相同钢筋的方法处理,见图 3。5、 钢筋偏位(墙柱>50mn)向内偏时:如果钢筋偏位墙柱〉50mn)以上向内偏,保留偏位原钢筋,另在设计位置用植筋的方法处理,见图4。植筋锚固长度可与现浇砼钢筋锚固设计长度相同或按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植筋技术部分计算植筋深度设计值Ld,当植筋深度为按构造配置时最小锚固长度Lmin符合受压钢筋锚固)受拉钢筋锚固的规定。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或焊接绑扎搭接在一起。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比所植钢筋直径略大的加长钻头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用电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在固化期间禁止扰动。植筋完毕应静置养护,养护的条件和时间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养护到期的应进行拉拔试验。五、钢筋偏位预防措施1、严格管理,加强质量检查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2、 钢筋工插
墙柱偏位处理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