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中美贸易战.ppt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4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贸易摩擦国际贸易学尚帅伟陈双目录01贸易摩擦理论及现状02中国贸易摩擦现状03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1、贸易摩擦理论贸易摩擦论中国贸易摩擦的(1)微观贸易摩擦理论最早用完全竞争商品和要素市场的假设创建理论的是大卫李嘉图,他于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里阐述比较优势理论,前提是不存在关税或其他壁垒,且各国的比较利益、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均静态不变,从而当价值规律在市场得到充分发挥即市场有效时,贸易国采取自由导向,不存在壁垒与摩擦。但是一旦两国间商品和要素市场出现失灵,未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时,贸易摩擦就不可避免。市场失灵多样化使得国际贸易摩擦也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改善两国间贸易条件,完善市场体系,让市场力量充分发挥指导性作用,才能减少国际贸易扭曲降低摩擦,实现自由贸易(1)微观贸易摩擦理论后来赫克歇尔和俄林基于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和资本劳动力等禀赋的差异创建要素禀赋理论(O理论),并由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发展成特定要素模型。该模型假设除了劳动力要素可自由流动外其他要素限定仅生产特定商品。1981年小田正雄又以此为基础创建了针对贸易摩擦问题的贸易和产业调整理论,认为短期内生产要素固定,刚性价格导致进口商品具备价格优势,冲击进口竞争部门,失业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当由此造成的损失超出自由贸易收益时,贸易限制与摩擦就会出现。而长期中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及时优化产业结构则不产生贸易摩擦。(1)微观贸易摩擦理论但是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并不现实存在,20世纪70-80年代产生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假设的囯际贸易“新”理论,现实分析意义更强,主要假设贸易双方均为垄断企业或其生产实现规模经济。经典之作就是前文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克鲁格受在分析日美半导体贸易案例中指出,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归结于国内市场保护,包括规模经济生产,因大额销售带来的研发成本收回以及国内外市场分割带来的倾销便利,但由此引发双方贸易摩擦。(2)宏观贸易摩擦理论宏观角度往往从贸易收支不平衡入手。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Y=C+1+G+ⅩM=C+I+G+NX,整理得到NX=YCGISI,可见国民储蓄、授资对一国贸易收支的重要影响。前者高于后者时导致贸易顺差,前者低于后者则导致贸易逆差。以小宫隆太郎教授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缓解贸易摩擦必须先调整国内结构,但其他学者(如胡方,2001)认为此类试图通过双方政府经济协调缓解贸易摩擦的做法有待商榷。从以国际收支发展阶段学说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摩擦理论考虑,成熟阶段的国家往往出现储蓄过剩和巨额经常收支顺差拥有大量投资资本,而与此同时,其贸易伙伴国缺乏储蓄并存在巨额经常收支赤字,严重缺乏投资资本。在此情况下,该国往往会被贸易伙伴国要求减少经常收支盈余,鼓励其从伙伴国进口而其出口商品受到限制,从而引发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2、中国贸易摩擦现状在过去数十年里,中国遭遇的贸易调查屡见不鲜。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统计,中国二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今年上半年,我国产品共遭遇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37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28起、反补财4起、保障措施5起;涉案金额总计53亿美元(3)中国贸易摩擦现状1s5-2016: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前十的地区们708427927320821后田e面雷田罩要巴遭丘傅钠前十的地区(3)中国贸易摩擦现状多年来强劲的出口数据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整体市场形势的恶化,在需求普這缺乏的情况下,大家都在争夺有限的市场。激烈的竞争之下,随着中国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球各国针对中国提出的贸易救济调查数量也愈发频繁。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中美贸易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