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咏物言志诗-文档资料.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蝉虞世南①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①虞世南原是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②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问:本诗用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答案:本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诗人用蝉自比,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2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如《小松》、《蝉》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咏柳》一、定义3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判断下列哪首是咏物诗写景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咏物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余杭四月4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5柳李商隐②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6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外在特征: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环境特点)“乐游春苑”、“舞筵”,春之柳的繁盛。“清秋”、“斜阳”、“秋蝉”,一派凄凉,秋之柳的稀疏衰落。因例说法7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春柳繁盛秋柳枯凋诗人处境:诗人年轻时怀有远大抱负,17岁中进士,后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一生襟抱未曾开。”契合点因例说法所言之志: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8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对比、拟人因例说法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9二、特点: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手法: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10

古诗咏物言志诗-文档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精品小课件
  • 文件大小473 KB
  • 时间2020-09-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