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五常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三月目录前言 I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市域概况 1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3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第二章规划目标 9第一节区域发展战略定位 9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9第三节规划目标 10第四节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10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3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6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1第一节加强耕地保护 21第二节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22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24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 28第一节城乡建设用地安排 28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0第三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31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3第一节土地环境保护和建设目标 33第二节生态屏障建设安排 33第三节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35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 37第一节土地整治目标 37第二节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37第三节土地整治实施保障措施 39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0第十章中心城镇土地利用规划 51第一节中心城镇规划控制范围 51第二节中心城镇发展方向 51第三节中心城镇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52第四节中心城镇土地用途分区 52第五节中心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52第十一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5第一节依据规划编制各类规划、计划 55第二节进一步健全和落实规划审查机制 55第三节严格执行规划实施管理相关政策 56第四节夯实规划实施监管工作基础 56前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障五常市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指导下,编制《五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五常市规划期间土地利用战略,明确土地发展的目标,确定调控指标方案,提出土地利用分区及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制定规划保障措施。规划范围为五常市行政区划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为公顷。规划期为2006~2020年,规划期限为15年,以2005年作为规划基期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近期规划为2006~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2020年。《规划》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通过后,由五常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规划成果,规划成果一经审批后即具有法定效力,凡在五常市行政辖区内进行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活动和各项用地安排,必须服从本规划。规划成果作为全市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法定依据,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审查并批准实施,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定效力,必须严格执行。规划的修改、调整及修编须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审查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规划确定的各项用地安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市域概况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五常市是隶属于哈尔滨市的县级市,地理坐标为北纬44°4′~45°26′,东经126°33′~128°14′,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拉林河上游。北依哈尔滨市阿城区,东、东南与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邻,南、西南与吉林省舒兰市、榆树市接壤,西北与双城市相连。全市总面积7501平方公里,五常镇为市政府驻地。五常市下辖11个镇、13个乡和1个森工直属林场,包括:五常镇、拉林镇、山河镇、小山子镇、安家镇、牛家镇、杜家镇、背荫河镇、冲河镇、沙河子镇、向阳镇、兴盛乡、志广乡、卫国乡、常堡乡、民意乡、龙凤山乡、红旗乡、八家子乡、民乐乡、营城子乡、长山乡、兴隆乡、二河乡和森工直属林场。,,。二、自然概况五常市域呈狭长型,南北纵长180公里,东西平均宽度42公里,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海拔高程在千米以上,其中大秃顶子山高达1690米,是全市最高点,。全市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地槽区与地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在地形上是由山区向平原区的过渡带,主要地貌由中山、低山、丘陵、高平原及平原构成。境内有拉林河、阿什河两大水系,阿什河沿东北边境流入哈尔滨市阿城区境内;拉林河是五常市的母亲河,有一级支流15条,二级支流14条,三级支流274条,境内干支流总长2200公里,。五常市属中纬度中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多风少雨,秋季凉爽晴朗。℃,≥10℃积温2300℃~2700℃,日照时数历年平均值为2600小时,日照率为56%,,多年平均降水量500~800毫米,无霜期110~140天。光、热、水条件满足一年一季的农作物生长发育需求。市域内主要土壤类型包括暗
五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