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五章、小儿推拿.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五章、小儿推拿.docx第五章、小儿推拿◎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小儿疾病的推拿治^,包括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位、经验穴、阿是穴(天应穴)等。关于经穴和经外奇穴方面书籍很多,有些经验穴未得到公认,阿是穴则无固定位置。我们重点叙述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小儿推拿特定穴位的表面形态不仅具有点状,还有从某点至另一点的线(带)状,如“三关”、“六腑”等等,以及面状,如“脾经”、“腹”等等。第二,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多数分布于双手,其次为头面,胸腹、腰背及下肢则较少。第三,有关特定穴位的内容比较朴素,尚没有象十四经那样成为一个理论系统。我们将分人体五个部分来分别介绍小儿推拿特定穴位。(攒竹)位置:眉心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的交替直推,称开天门,又称推攒竹。若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推至因门为大开天门。次数:50次。[临床应用】开天门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穴等合用;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自眉心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两拇指自眉头向眉梢成分推,称推坎宫,亦称分阴阳。次数:50次。主治:外感发热、惊风。[临床应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开天门、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和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合用。:眉梢后凹陷处。操作:两拇指自前向后直推,名推太阳。用中指揉该穴,称揉太阳。次数:50次。主治:发热、头痛、惊风。【临床应用】推、揉太阳能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风热。若揉太阳主要用于外感风寒。:两目内眦联线之中,鼻根低洼处。操作:拇指甲掐,称掐山根。次数:5次。主治:惊风、抽搐。[临床应用】本穴和延年、准头等穴常用于诊断。如见山根处青筋显露为脾胃虚寒或惊风。掐山根有开关窍、醒目安神的作用,对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掐人中、掐老龙等合用。: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中。操作:拇指按或中指揉,名按牙关或揉牙关。次数:按10次,揉50次。主治:牙关紧闭,口眼歪斜。临床应用】按牙关主要用于牙关紧闭;若口眼歪斜,则多用揉牙关。:在耳屏上切迹之前方与下颌状突稍上方之凹陷处,开口取之。操作:拇指按或揉,名按耳风门。次数:按15次;揉50次。主治:耳鸣。[临床应用J风门穴即手少阳三焦经之耳门穴,为与背部风门穴相区别,此处称耳风门。临床中除用本穴治疗耳鸣外,还用作望诊。:发际正中直上,百会前骨陷中。操作:两手扶儿头,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冈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冈门。拇指端轻揉本穴,称揉0Ho指摩本穴,称为摩因门。次数:推100次,揉50次,摩3分钟。主治:头痛、惊风。【临床应用】(1)推、揉因门能镇惊安神通窍。多用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正常儿前冈在生后12〜18个月闭合,故临床操作时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2)冈门处可用指摩法,摩时常蘸药,以祛寒。百会位置:头顶正中线两耳尖联线的交叉点。操作:用拇指按或揉或掐,分别称为按百会,揉百会、掐百会。次数:按30次,揉50—100次。主治:头痛、脱肛、惊风。I临床应用】百会为诸阳之会,按揉之能安神镇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合用。:耳后入发际高处,又称耳后高骨。操作:用拇指揉,称揉耳后高骨下凹陷中。或用两拇指分别推运耳后高骨处,称运耳后高骨。次数:50〜100次。主治:头痛、烦躁不安、惊风。[临床应用】揉耳后高骨主要能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亦能安神除烦,治神昏烦躁等症。:乳突后方,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陷中。次数:5〜10次。主治:感冒、头病、发热、目眩、颈项强直。[临床应用】拿风池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若再配合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等,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多用于感冒、头痛、发热、无汗或项背强痛等症。: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或用汤匙边蘸油自上向下刮。次数:推300次,刮至皮下瘀紫。主治:项强、发热、惊风、呕吐。

第五章、小儿推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89 KB
  • 时间20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