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厦门技师学院技能人才培育“五大工程”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厦门技师学院技能人才培育“五大工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厦门技师学院技能人才培育“五大工程”--第1页
厦门技师学院技能人才培育 “五大工程 ”
作者:刘小丽
来源:《职业》2019年第 08期
厦门技师学院(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为厦门市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公办技工院校,创办于
1961 年 9 月, 1979 年复办。学院占地 615 亩,建筑面积约 ,实训场所面积达 5
万平方米,建有 3 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及 3 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习实
训设备价值 。现有在校生 5400 多人,教职工 302 人,设有机械工程系、车辆工程
系、建筑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电子光电工程系、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系、文化基础部等 7 个
系部 29 个专业。建校至今,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和培训了 10 余万名中高级技能人才,毕业生就
业率长期高达 98% 以上。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冯鸿昌、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陈国信、福建省维修电工技能大师郑龙枝、陈李清均是学院毕业生的杰出代表。
学院秉承 “诚、精、勤、毅 ”的校训精神,确立 “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融合、校
企合作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 ”的办学理念,奉行 “技能成才、技能兴邦 ”的使命,持续提升办
学质量,主动服务厦门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此,学院重点推进专业课程一体化改
革、人文素养课程改革、全员学徒制建设、学生教育管理及社会培训等 “五大技能人才培养工
程”,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技能人才成长摇篮。
2015年,学院率先在福建省技工院校中开展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建立现代技
工教育教学新体系。学院一体化教学改革工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推动教学改革和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 “整体规划、点面结合 ;依靠教师、全员参与 ;项目管理、目标激
励”的原则,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厦门技师学院技能人才培育“五大工程”--第1页 : .
厦门技师学院技能人才培育“五大工程”--第2页
學院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最突出的特点为:一是覆盖所有专业。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拟
用 3~5 年时间完成所有专业所有专业课的一体化改革,实现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二是改革
实现标准化。学院制定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管理办法》,从一体化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课程
评价、教学改进四个方面规范了一体化课改工作。 2016 年 11 月,学院被人社部确定为第三批
一体化课程开发试点建筑施工与预算专业牵头校。
为推动福建省一体化课程改革,学院于 2016 年、 2017 年承办了福建省技工院校一体化课
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与现场观摩活动、福建省首届技工院校系统一体化课程教学能力竞
赛,全省 27 所技工院校参与活动。 2018 年,学院教师参加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
大赛, 1 人获得二等奖,5 人获得三等奖。
近三年,学生参加国家及省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专业比赛,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2 个、
二等奖 5 个、三等奖 10 个、优秀奖 3 个,省级奖项 36 个。 2016 年,学院建筑工程系学生王晓
婷入选第 44 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国家集训队,成为福建省入选国赛集训队 “第一人 ”。
2017 年,机械工程系学生陈凯荻参加全国数控技能竞赛获第十名。 2018 年,学院车辆工程系
学生李卓航入选第 45 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国家集训队。
学院始终秉承 “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突出学院技能教育特色的同时,还注重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企业、产业输送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
2017年,学院启动以提升学生学习效能为目标的人文素养课程改革。人文素养课程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企业岗位、专业课需求,结合学生学习能力、接受程度,以 “够用、管用 ”
为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精减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内容,完成课
程标准、教学设计、教案、学材等相关资料的撰写;德育学科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探索实
施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体育学科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技能为目标,率先实施足球、篮
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防身防卫、田径等 7 个专项的分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
热情的同时,也选拔了大量体育运动人才。 2017 年以来,学院先后获得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
第二届校园足球联赛一等奖、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第十一届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总分第四名、
2019 年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第十六届篮球赛三等奖等。
2018年,学院增加了《急救与健康》(必修)、《音乐赏析》与《书法》(选修)等人
文素养课程。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拓展对学生人文素质素养的培育,满足企业对学生
职业综合素养的需求。学院计划于 2020 年完成人文素养课程改革,初步构建起有利于道德品
质提升、适应岗位需求,以培养综合技术技能素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探索开设综
合职业素养课程,并进一步探索与专业紧密结合的职业素养课程开发方案。
学院推行院系二级学生管理制度,各系部配备专职副主任和学务助理,通过新生入学教
育、校内实训周制度、德育主题教育以及各类团学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同时,完善
德育工作相关制度,结合具体违纪违规案例及时修补制度漏洞。选拔各系部学生会干部,组建
厦门技师学院技能人才培育“五大工程”--第2页 : .
厦门技师学院技能人才培育“五大工程”--第3页
以退伍复读学生为骨干的校园督导队,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评选优秀团员干部、文明班级、星
级文明宿舍、最美教室,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有效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安全
教育讲座等各类法制安全教育宣传,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工作 ;利用班会课、德育课和专题讲座
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弘扬工匠精神。
建立以团委为中心,学生会、团委宣传中心、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社团联合会为辐射的
团学组织。围绕德育主题,组织开展雷锋月系列活动、社团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比赛、传统
厨艺大赛、五四团支部风采大赛以及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院
每年还参与厦门国际马拉松志愿服务、春运志愿者服务等大型活动 ;与厦门同心儿童院、翔安
中心幼儿园、金山养老院、大嶝战地观光园、翔安区行政服务中心、思明区义工协会建立长期
合作,组织师生开展志愿服务。通过文明交通、文明用餐、志愿服务等活动载体,培养了学生
的职业素养和文明素养。
学院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深度融合,注重培养
学生的阳光心态,营造阳光的校园氛围,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学院建有含 12 个功能室的学
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心,建立了 1 门课、1 个中心、 1 个网络、 1 份档案、 3 支队伍的“11113”心理
健康工作体系,形成 “心理联络员 →班主任 →系部心理辅导员 →院心理辅导老师 ”的工作链条。
面向全院五年制新生普及《心理健康》课程,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课堂。全面开展班主任心理
健康培训,培养了 10 余名持证的兼职心理咨询师,做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预防、及时疏
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实效 ;关爱学生身心发展,实行 “容错 ”教育,
对犯错学生进行保护的同时通过约束与指导促使学生自我改正。
目前,学院与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国贸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太古飞
机工程有限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等 70 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
系,并通过企业师资进校、学生下厂实习、教师下厂进修、企业奖助学金、开展企业员工培
训、冠名班、共建实训基地、设立技师工作站等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各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指
导委员会。同时,在订单式培养、共建基地、互派师资、工学交替等方面加强了与企业的对
接,已形成紧密合作企业 50 多家。学院积极推进引厂入校项目的实施,建立了电气工程系校
企合作联盟,电子光电工程系与 6 家重点企业共同推进企业技师工作站制度,机械工程系与捷
昕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开展双导师全员学徒制试点改革,推动课堂教学与工作环境相融合,增强
学生企业实践能力。
厦门技师学院技能人才培育“五大工程”--第3页 : .
厦门技师学院技能人才培育“五大工程”--第4页
坚持产业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学院建立专业建设动态机制,依据产业需求调整专
业设置。 2017 年 9 月,学院新开设工业机器人、 3D 打印技术应用两个专业,恢复电子商务、
建筑装饰、汽车营销专业 ;2018 年 9 月,新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集成电路制造(电子技
术)、电梯工程和工程造价 4 个专业 ;2019 年 9 月新开设新能源汽车、车身修复、计算机辅助
设计与制造、中式烹饪等新专业。同时学院开展供用电技术专业、 BIM 建模与应用、建筑装配
式施工等专业的市场需求调研工作。
2018年,学院与厦门港务集团公司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针对企业新招用员工和转
岗员工,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完成的技能培养计划并实施。计划在港务试点班的基础上,扩大企
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力争在 3~4 个专业开展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工作。
在积极推进新型学徒制的同时,学院创新性地提出覆盖所有专业的全员学徒制,回歸职业
教育暨就业教育的本源,紧扣实现优质就业的目标,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
主体作用,突出 “以师带徒 ”的顶岗实习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学徒制技能人才
培养方法和路径。学院根据六部委出台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研究进一步规范顶
岗实习制度,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扩大与行业企业沟通,强化企业作用,制定顶岗实习标
准和考核办法,明确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加大
校企精准对接,按岗位编制顶岗实习课程标准,落实校企双导师制。
学院在学制培养的基础上,利用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和场地等教学资源,创新职业培训体
制,如新型学徒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不断帮助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服务终生职业教育。
学院通过在集美、海沧、同安三个区设立 “厦门技师学院培训基地 ”,与学院翔安校区、万寿校
区一起形成覆盖全市的培训网络。 2016 年,学院全年完成社会化培训 6341 人次,鉴定人数
9465 人次;2017 年,完成培训 8309 人次、鉴定 9907 人次;2018 年完成培训 10060 人次、鉴定
14418 人次,培训和鉴定能力逐年提升。服务对象由企业拓展到各类院校和部队官兵,并积极
开拓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特种作业培训,扩大鉴定工种,增加培训、鉴定数量。
在开展社会化培训的同时,学院积极拓展 “订单式培训 ”工作。学院为厦门港务集团量身打
造的面向技术工人的常规化轮训 “技术工人党校”,创新引入心理健康课程,培训品牌效应凸显 ;
学院联合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厦门 ABB 公司打造的 “技能+学历”培训模式,深受企业和职工欢
迎,这两个案例入选人社部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2019年,学院与金龙汽车集团、水务集团合作,成立 “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 ”“制水设备实
训基地 ”,开展实训教学、技术交流和对外培训工作 ;与福建海峡探索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智能
输配电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成立 “‘心理学 +’项目培训基地 ”“厦门技师学院输配电产
业培训基地 ”,助力行业企业技术升级,提升受训人员职业服务能力。
厦门技师学院技能人才培育“五大工程”--第4页
厦门技师学院技能人才培育“五大工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