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有效作业设计和应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江山市长台初中课题组负责人王寿富执笔人鲍积德
内容提要: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作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优化语文作业,实现高质轻负,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一年来,课题组所在学校语文教师在语文有效作业设计和应用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和应用,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设计和应用;语文有效作业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我市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内涵,打造教育品牌,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努力办好江山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0年8月,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召开了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视频会议,明确提出了“六个严格”,其中一条就是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教育局高度重视“轻负担、高质量”工作,始终秉承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来,推进特色办学,打造幸福校园。
切实抓好“高质轻负”工作是2009年、2010年教育局重点工作之一。继续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质量提升,要把“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推进“高质轻负”的根本途径,进一步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学和实践操作能力。
所在学校是江山市“高质轻负”12所样板学校之一。该校重视落实“三条底线和四个转移”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要着力点,大力推进“有效教学
”。积极开展有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查等的研究和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流程管理,推行“四个凡是”作业模式,切实把休息活动的权力和时间“还”给学生。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作业作为检测教学效果手段之一,教学中必不可少。调查发现,目前语文作业设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题型单一、思路狭窄、答案求同、批阅机械等,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力求布置的作业是有效的,对学生有帮助的,能促进学生成长的。
“提质减负”是当前教育的趋势,很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更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忽视了课后的作业反馈功能。其实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有效手段。语文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善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和应用,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从而推进“高质轻负”工作。
二、有效语文作业的界定
课题组认为,有效语文作业要体现以下内容:
1、省时。通过教师设计语文作业类型,精选作业,避免机械、重复作业,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趣。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习语文、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等。
4、减负增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课题组以新课标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作业理念,通过对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和应用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作业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使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具体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转变语文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念,树立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作业设计体系,学校语文教师能形成一定的作业设计策略和经验,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花较少的时间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努力提高后25%学生的学习成绩,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作业设计和应用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