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do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高度赞扬了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得好”。龙泉村的新农村建设是从创建和谐文化开始,几十年不间断,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廉洁为荣、团结奋进、共创辉煌”的龙泉精神,终于走上了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道路。龙泉村创建和谐文化,道路艰辛,成绩斐然,经验丰富。该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多项称号。总结龙泉村创建和谐文化的做法,必将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重要启示。一、坚持与时俱进地抓和谐文化建设龙泉村党委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认识到,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农村必然出现不同矛盾、不同问题,只有从提高人的素质这一目的出发,寻找先进文化建设突破口,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各项事业才能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龙泉村先进文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在人民公社解体和建立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新体制背景下,农村各种矛盾骤然爆发,家庭内部、干群、邻里、村与村之间均出现不和谐。龙泉村党组织认识到,“集体虽然变了'形’,思想道徳不能滑坡”,决定选择家庭这个农村细胞为突破口,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评比标准特意加上热爱集体、互助互爱条件。从1985年开展活动,年底经全村群众投票评选,当年评出的“五好家庭”数量占全村总数30%,基本遏制住了思想道德滑坡状况。这项活动连续进行五年,当“五好家庭”总数达80%后,龙泉村实现了真止的社会和谐。20世纪90年代初,农村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由于个体私营经济收入直接归自己,这种产权明晰的体制对已经走上集体经济道路的龙泉村冲击很大,少数干部不安心集体事业,部分群众对集体经济失去信心。龙泉村思想政治建设到了一个重要转折关头。已经坚定选择走集体道路的龙泉村党委,认识到思想建设必须放到首位,于是开展“经济要振兴,思想要先行,团结是基础,奉献是保证”的大讨论。村党委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无私奉献精神,农民群众必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龙泉村先进文化建设也由此进入多样化的大发展阶段,从1991年起便开展了“十好”评比活动。同时村里各种组织如共青团、老年协会发挥着独特作用,创办《龙泉青年》报、《夕阳红》报,建立广播网络等。上述活动,对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均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在这种背景下,龙泉村部分群众出现了生活“比阔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消费。面对复杂的思想形势,龙泉村党委清醒地认识到,尝到思想道德建设甜头的干部群众已经不满足原有的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把先进文化覆盖到全村各个角落,全方位地发展先进文化事业。龙泉村的先进文化建设从此走上了规范化道路。坚持与时俱进地抓先进文化建设,为龙泉村带来了许多好处。一是干部群众思想始终与党委决策保持一致,推进了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龙泉村党委把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理论同本村实际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具体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二是不断化解农村各种矛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龙泉村在全国农村最先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找到了化解农村矛盾的最佳方式,提高了村民综合素质,增强了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目前该村社会道徳、职业道徳、家庭美德蔚然成风,充满了社会祥和的文明风气。三是维护了龙泉村声誉,创造出了龙泉村的品牌效应。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66 KB
  • 时间2020-09-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