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阅读方案的构想.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阅读方案的构想
徐小玲
[内容摘要]开放语文教学,多渠道地开展课外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展学生语言学习的接触面和语文学习的空间,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课内外衔接、阅读方法、语文素质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确立大语文的教学观,既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天地,又要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向45分钟以外努力延伸,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始终封闭在几十篇选文中打转转,每一册的语文书,几乎成了学生一学期全部的语文学习内容,那些死扣课本的教辅练习就成了学生的“课外书”,而真正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却往往被帖上“闲书”的封签后束之高阁。如此一来,既封闭了学生的语言接触面,又限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学生的视野正像鲁迅笔下所说的那样只能看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为文,提笔无话可写;说话,开口无词可言;或者有的写了、说了,但所写所说的东西总是言词单调,表达肤浅。究其原因,一是缺少丰富的素材,二是没有足够多的语言表达积累。张志公先生曾提出:“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要根治这一致命伤,只有一条路,开放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利有语文课本,引导学生由精读到博览,由课内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以拓展阅读面。
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学生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从信息论的观点为看,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交换的过程,但学生仅拿课内学习还不能充分获得进行语言信息交换的能力。而语文课外阅读正好为学生开辟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增大了语文信息量。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语文。”而就学习语文的实际而言,学生并不是以一张白纸的状态进入语文课堂的,在一段时间的母语学习与实践后,学生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忽视这一点,只能是对语文教学潜力的一种罔顾,对学生自主发展的一种阻扼。上述种种都十分明确,在语文学习中放弃或忽视课外阅读无疑是极不明智的,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可行的办法,有效的组织,应该将课内外衔接起来,由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有自行选择、自主发展、自我培养的空间。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有效发展。
如何让学生的阅读走向课外呢?
我》中有“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说法,认为上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叶圣陶更明确提出“必须在图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应用研究国文教本所求的知识,以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提明了课内外的作用和相互关系,那么如何做好这两者的结合呢?
首先,用课内来指导课外。要牢牢树立教材的“例子”观念,使学生掌握阅读有关的知识和方法,由课内到课外,实现知识的横向迁移。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学生凭借这个例子的知识来领会解决同一类文章的问题。因此,在上完课文后,我总是精选一至两篇比较阅读文章,选材的原则一般分三类:文体相同,构思有异;题材相同,体裁有异;文体题材相同,角度有异。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

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阅读方案的构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