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值得收藏------------------------------------------------ ---------------------------------------------------- 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1 信息经济学若干问题信息经济学若干问题一信息经济学的历史(一)信息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信息经济学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因素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 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它的产生与其他经济学一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令人瞩目的信息革命开辟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 是信息技术巨大发展及其对生产力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必然结果。信息经济学正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所处的时代具有下述主要特征: 1. 信息、知识、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3. 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增大。 4. 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二)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信息经济学的历史不算长,从它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正式被提出算起,至今只有 40 年左右的时间,还不到整个经济学发展历史的 1/6 。信息经济学有它的“史前”期。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奈特() ,就已把信息与市场竞争、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风险联系起来,认识到企业为了获取完备的信息必须进行投入的重要性。他在 1921 年出版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 发现了“信息是一种主要的商品”, 并注意到各种组织都参与信息活动且有大量投资用于信息活动。但是,信息经济学一词的提出则是在同一世纪的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 1959 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 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讨论了信息的获得使概率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的分布有差别的问题。以后他又研究了最优信息系统的评价--------------------------------------------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值得收藏------------------------------------------------ ---------------------------------------------------- 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2 和选择问题。(注:研究这一问题的还有日本学者宫译。)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 (注: 他是 1982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被誉为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于 1961 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题为《信息经济学》的著名论文,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以及信息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他提出信息搜寻理论,后来还在 1977 年指明,应当用不完全信息假设来替代有完全信息的假设,以修正传统的市场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差不多在同一个时候,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马克卢普() 把知识生产的理论研究与其统计调查结合起来,于 1962 年出版了一本专著《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该书于 1966 年被译成俄文, 1967 年出了第 3版, 1968 年又被译成日文,至 70 年代还先后被译成法、德、意以及西班牙语。(注: 该书在我国也即将被译成中文出版。) 书内提出知识产业与知识职业问题, 并对 1958 年美国知识产业的生产进行了统计测定。(注: 据他测算, 1958 年美国知识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9% ,在知识产业部门工作的就业人数约占全部就业人数的 31% 。)在美国国内对该书的引用与评论延续了 10 多年,甚至有学者认为知识产业的发展将会改变传统的经济及其经济学。 1980 年至 1983 年, 马克卢普又扩展上述专著, 并对美国知识产业的统计测定进行更新, 陆续发表《知识: 它的生产、分配和经济意义》多卷本著作, 其中第一卷为《知识与知识生产》。从 60 年代初信息经济学出现起,到 80 年代初,信息经济学被公认止,这是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对信息的经济学分析或对经济理论中信息的分析, 还是对信息经济的研究, 在这一时期都有长足的发展。就前一方面的分析而言, 不少经济学家在考察作为经济行为变量的信息的不完全性
信息经济学若干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