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罐技术张耀巍副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委员政府授予推拿名中医称号和平区首席医师天津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委天津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常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会委员中医拔罐技术拔罐技术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热胀、冷缩等物理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者病灶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古代常以筒形兽角作罐具,且多用燃烧火力排气拔罐,故又称“角法、吸筒法、火罐气。”本法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适应广泛等优点,临床十分常用。非常适合社区使用。常用罐具传统罐具新型罐具传统罐具1、竹罐用坚韧成熟的青竹,按节锯断一端,留节作为底,一端去节作罐口,将外形剥皮磨光,罐长度与口径比例适度,规格据材而定,大小不等。竹罐取材容易,制作简便,吸拔力强,能耐高温,不易破碎,可用于身体各部拔多种罐法,尤其多用于水煮罐法。但竹罐易燥裂漏气,且不透明,难以观察罐内皮肤反应,不宜应用刺血拔罐。传统罐具2、陶瓷罐亦名陶罐,系用陶土烧制而成。形如缸状,口底稍小,腔大如鼓。其罐吸拔力强,易于高温消毒,适于全身各部。但体较重,易于破碎,且不透明,目前已不常用。传统罐具3、玻璃罐用耐热质硬的透明玻璃烧制而成的罐具。形如球或笆斗,口平腔大底圆,口缘稍厚略外,内外光滑,大小规格多样,其罐透明,吸附力大,易于清洗消毒,适用于全身各部,可施多种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罐具之一。但传热较快,易于破碎操作方法根据罐具的种类,目前罐具的吸拔方法已有多种,常用的有火罐法和水罐法。火罐法1、闪罐法用镊子夹住略蘸酒精的棉球,或手持闪火器(用细铁丝将纱布缠绕于7-8号粗铁丝的另一端,将纱布蘸少许酒精),一手握罐体,将棉球或纱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闪火即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此法适用于各部位,可拔留罐、闪罐、走罐等,临床最常用。此法罐内无燃烧物坠落,不易烫伤皮肤。但蘸酒精宜少,且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中医拔罐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