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年级: 高二课时: 1课时课堂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 一共分为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提升拓展-评价归纳。教材分析:(略)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理解《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并愿意传承与发扬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三叠”段落的“听、看、思”,感受作品表达的情绪,进而对歌曲的曲式、音调、旋律尝试性评论。 3、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阳关三叠》,在感受、体验作品音乐风格的基础上, 认识作品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以及艺术价值。教学难点:发现《阳关三叠》中“三叠”的情绪变化,体会古代歌曲的艺术美感, 启发学生艺术挖掘思想,培养学生掌握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创作方法。教学重点: 感受和体验《阳关三叠》中音乐风格,了解“三叠”的情绪变化,体会古代歌曲的艺术美感,初步把握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课间播放视频音乐《阳关三叠》,并展示画面,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教学环境。师:音乐随着人类语言的出现而出现,语言音调的高低、长短为歌曲的形成奠定基础。诗经、楚辞、乐府等中国古典音乐,组成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通过《阳关三叠》的音乐欣赏,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生:《阳关三叠》是我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乐段。师: 本节我们就欣赏《阳关三叠》,一起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设计意图, 直接从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阳关三叠》的音乐风格) 二、新课导学师:中国的千古绝唱有哪些,如何谱写出来? 生: ……师:《阳关三叠》古琴版和合唱版,各自的表现风格? 学生: 古琴版管平湖版: 清新质朴( 节奏规整,韵律方正,但这种规整又不同于西方音乐的节奏特点,有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韵味,更蕴含着作者的个性表达) 吴钊版:简洁婉转( 节奏简洁明快,富于变化,多用吟猱表现深情婉转) 成公亮版:细腻动听( 细腻丰富,弹到情深处总有折心惊骨之感) 金蔚版: 古雅深情( 声韵和谐, 非常古雅动人, 表达出牵衣惜别、反复叮咛、依依不舍的一往情深) 合唱版丁承运版: 低徊婉恋( 从形制和音色上, 瑟和筝是很相似的, 比筝低沉柔和, 曲调显得低徊婉恋,节奏也较规整) 林曦版:简古雅静( 清新自然, 透着一种超然,具有糊糊的特色和风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阳关三叠》的不同版本,从而了解《阳关三叠》的创作风格。通过对《阳关三叠》的学习,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特征与不同版本之间的关系。) 三、音乐评价 1、师:先来欣赏《阳关三叠》,体会音乐中的音色、速度、节奏、旋律? (播放于《阳关三叠》视频) 生:音色:洪亮速度:慢速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感情:粗犷; 师:(教师补充,引导)那么, 《阳关三叠》的歌词特点? 生:语言:简洁歌词:贴切师:(总结)这首歌曲:忧伤,粗犷,离别味颇浓,带有明显的送别风格,体现了故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看一下全曲分了几个乐句,旋律在创作手法上有
中国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