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1精选版内容前言病原学流行病学病例定义临床诊断治疗疫情报告疫情应急防控措施2精选版前言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以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3精选版病原学柯萨奇病毒(Coxasckievirus)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埃可病毒(ECHOviruses);肠道病毒71型(EV71)。以EV71及CoxAl6型最为常见。4精选版病原生存特点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5精选版流行病学流行现状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6精选版流行病学流行现状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发现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1998年我国台湾省发生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流行,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死亡病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等。7精选版流行病学流行现状2010年截至5月4日,全国已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27278例,同比上升超40%,其中死亡260例,%,重症病例5454例,同比上升66%。8精选版流行病学流行现状2010年1月1日至5月13日,鄂州市共报告266例手足口病病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死亡1例(鄂城区花湖镇1例)。;报告病例数较2009年同期(253例)增加13例。时间分布:鄂州市报告病例月分布图显示,自2010年3月15日起,鄂州市报告病例数开始上升,4月20至5月10日为高峰期。按发病时间分析,3月15日起发病人数逐渐增多,至4月20日达到高峰(14例)。9精选版流行病学流行现状地区分布:鄂州市报告病例数按地区排列从高到低依次为鄂城区(184例)、华容区(66例)、梁子湖区(15例)。报告发病率按地区排列从高到低依次为鄂城区()、华容区(//10万)、梁子湖区()。10精选版
流行病学--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