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揭秘刊首语今天,沈阳已经是崭新的城市。我们重读城市的历史,为了更好地书写它的未来。 20 世纪 40 年代, 是沈阳城市史上最动荡、最丰富的时代, 这里的一次次大事件, 都在中国现代史上引领出大转折。在这组年代壮歌中,有一段插曲,在军洋战争爆发后,奉天曾建有规模巨大的盟军战俘营。虽然远离主战场, 但盟军被囚者与日军看守者的对抗, 仍在这无声之营里延续, 战争的硝烟并未散尽。从将军温莱特到 17 岁的格里菲斯,从松田大佐到看守" 公牛" ,从中国工友李立水到无名牧师, 他们的命运缠绕、碰撞, 疾病、逃亡、抗争……这构成了沈阳城市回忆的另类鲜活章节,是沈阳城市文化构成的一部分。有关这座战俘营的记述, 也许有些沉重, 但绝不枯燥。我们的系列专题, 将用一个个故事,一篇篇揭秘与回访,让我们的读者再次走进这座无声之营,城市记忆里铁色的侧影。专访“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很快,“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就此,记者专访了“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井馆长说,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是亚洲保存最完好的盟军战俘营, 而且, 现在陈列战俘营历史的展馆主体也已初见雏形, 大量文物保存状态良好。软件建设方面, 馆内专家、研究人员通过努力, 也撰写、整理了大量的学术文章与普及资料。城市记忆中曾被湮没的这座“无声之营”, 将很快“重现”在沈阳的天宇之下。(详见 B2 版) 总策划兰宝刚井晓光。策划马庆利张瑞强谢学芳高。图文统筹高建韩扑。执行韩扑高阳闻达孙海冯晖沈宗艳关雯心金恒薇高洋石岩李卓然张晴田晶胡月。顾问王建学焦润明王铁军。“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晚报联合出品。专访“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让阳光照进历史的囚室专访“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让阳光照进历史的囚室井晓光战俘营旧址陈列馆高 米, 占地面积 平方米, 建筑面积 1455 平方米。陈列馆外部加筑了浅灰色金属装饰板,并涂刷了防水青漆。其正面及左右两侧钢板墙面上“斜切”出几条上宽下窄的闪光带, 象征黑夜中划破天空的探照灯, 象征当年的战俘挣扎在白色恐怖之下。(设计者: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陈伯超徐帆) 问:战俘营的筹建工作得到了哪些支持? 答: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被重新发现后, 引起了各界高度重视。多位高层人士给予了热切关注。李长春同志对遗址的保护非常重视, 曾亲临现场并作了“一定要把遗址保护好”的重要指示。唐家璇同志在视察时也曾指示:“保护好这个战俘营旧址,做好陈列展览,很 2 有意义。要进一步把史实的细节整理、考证准确, 补充更多的历史资料和实物, 教育后人不忘战争的灾难, 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努力建设美好和谐家园。” 2005 年战俘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 年辽宁省政府又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列馆建成后, 我们将继续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政府现已投入 5000 万元的相关资金。问:营址的恢复是如何进行的? 答: 我们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 尽量做到原汁原味, 所有的恢复工作都必须尊重相关的史料,尊重战俘们的回忆,尽量地恢复战俘营的原貌。当然,完全恢复原貌是不可能的,因为原址的占地面积很大,我们只能把营房的遗址进行部分恢复,战俘营原来有三座营房,现在保存完好的只有一座,这次复原工作就是以它为重点展开的。问:战俘营旧址陈列馆的建设工作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答: 目前我们对战俘营遗址的整体维修工作已经完成, 陈列馆也正在建设当中。展馆内部要展示的历史文物及相关史料已经落实,陈列的具体设计方案已经通过论证。总的来说, 战俘营旧址将以复原陈列为主体, 同时展示一部分文物、辅助展品、图表, 加之一些现代化声光电等的表现手段进行展现,争取将这段历史的真实面目再现给大家。问:除了相关历史文物的基本陈列,还会有哪些活动? 答: 利用盟军战俘当年居住的二层营房的一层, 我们还将进行专题展览。该展览以“盟军战俘的苦难生活”为主要展出内容。以当年盟军战俘在战俘营关押期间所绘制的数百幅漫画为展品进行展示。在该展览的楼上做的是复原陈列, 即按历史原貌恢复当年盟军战俘居住生活的场面。问:专家们对战俘营的学术研究得到了哪些成果? 答: 目前为止, 我们收集关于奉天俘虏收容所的资料在国内是最全的, 这里有战俘的口述资料和相关的文字资料, 还有专家们在各地查到的解密文件。可以说, 沈阳战俘营历史的来龙去脉已经搞清楚了,相关的书籍也将在今后陆续出版。问:陈列馆的建立意义何在? 答:世界上曾经有许多类似的战俘营,但像沈阳战俘营这样相对完好的遗址还不多见。在全国范围内, 抗战类遗址博物馆有很多, 但如沈阳战俘营这样性质的遗址陈列馆在国内还是第一个, 也是唯一一
沉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揭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