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诗四首鉴赏要点: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诗人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基本主题1、建立功业的渴望“当年万里觅封侯”2、保家卫国的决心“不破楼兰终不还”3、山河沦丧的痛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久居边关的乡愁“将军白发征夫泪”5、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黄沙百战穿金甲”6、报国无门的怨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7、归家无望的哀痛“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8、矛盾心情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鉴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盛唐: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悲壮,婉伤。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2、要抓住景色、人物、事物和事件的特点,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体味诗人寄寓其中的感情。3、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内涵。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国家的激情,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有跃动于边塞诗的种种矛盾。4、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体现出不同艺术风格。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关于王昌龄盛唐诗人,其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歌特点:意境开阔,感情深沉另外还有:王之涣、王翰、李益、李颀等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对手”“诗家夫子”之称。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边塞战争诗四首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