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63、工程特点 74、施工组织管理 95、施工平面布置及各项目需用计划 9现场平面布置管理 1..0主要材料物质计划 1..06、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 1.. 11微型钢管桩施工 11锚杆施工 11锚管 错..误!未定义书签。4土钉挂网 1..45喷射砼面板及钢筋网 1..5土方开挖施工 1..6坡顶、坡底排水 1..7上层滞水处理 1..7施工注意事项 1..77、施工进度计划及人员安排 1..7工期目标 1.. 1..8施工人员安排 1..88、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1..9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质量体系及质量职责 2..19、工期保证措施 2..、安全保证措施 2.. 2..3施工机械安全控制措施 2..411、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2..512、基坑监测及应急措施 2..6基坑监测 2.. 2.. 、编制依据深基坑支护设计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湖北省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DB42/159-200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2、工程概况支护设计概况根据基坑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放坡卸载、喷锚网、土钉挂网喷面、微型压浆钢管桩相结合的支护方式。场区周边环境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勘察查明,本场地土层主要为Q3冲洪积粘土、粉质粘土,上部为厚度不等的填土及Q4粘性土,局部分布有淤泥质粉质粘土,下伏志留系泥岩。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区岩土层可分为5大层,各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杂填土(Qml):杂色,褐红色,稍湿~饱和,上部为砼地坪,下部以碎石、砂等为主,含粘性土。松散状态,结构紊乱,不均匀。-,场地普遍分布。堆填时间不一。2素填土(Qml):褐红色、黄褐色为主,饱和,以粘性土为主,夹有少量碎石,松散状态,不均匀,地下水位以下呈软 -流塑状态。局部分布,-。堆填时间不一。i淤泥质粉质粘土(Q4I):灰褐色、灰色、黄褐色,饱和。软塑 -流塑状态。属高压缩性土。局部分布,-。2粉质粘土(Q4al+pl):黄褐色为主,饱和,局部夹粉土薄层。可塑-软塑状态为主。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无摇振反应。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局部分布,-。②3粉质粘土(Q4al+pl):黄褐色,饱和,含铁锰氧化物,呈可塑-硬塑状态。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无摇振反应。属中等压缩性土。自由膨胀率在30%-49%之间,不均匀的具弱膨胀潜势。局部分布,-,-。粉质粘土(Q3al+pl):褐黄、棕红色,饱和,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含铁锰结核及灰白色高岭土。呈硬塑状态。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高韧性,无摇振反应。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自由膨胀率在31%-50%之间,不均匀的具弱膨胀潜势。场地普遍分布。厚度为 -,-。残积土(Qel):褐黄色,饱和,为泥岩残积土。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硬塑状态为主。属中等压缩性土。场地普遍分布。-。i泥岩强风化(S):褐黄色,结构基本破坏,岩芯呈块状,岩芯采取率40%—50%。-。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场地普遍分布。-。⑤2泥岩中风化(S):褐黄色,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块状,RQD=56%-75%。-,沿裂隙破坏。属极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场地普遍分布。。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资料,本场地地下水的类型为上部滞水,上部滞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及2层粘土层中,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是其主要补给来源。3、工程特点支护设计工程量按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以及现场实际要求,主要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锚杆、挂网、钢管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