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宣化县龙头山陵园规划设计研究.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宣化县龙头山陵园规划设计研究 1 引言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城市的人均绿地相对较低,有限的陵园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一些城市中死人与活人“ 争地” 的失常现象不断加剧[1] 。陵园、公募等人们的身后的安息之地,已成为开发建设的热点,都在不断扩建或者新建,而传统公墓建设,大都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但同时也是未来城市的一部分。同时,这些地区从中国传统文化上讲,都是选在风水比较好的地带,地貌好、植被好、生态好;从人文角度讲,这些地方都比较原始古朴。我国的陵园建设大都按照传统的民俗建设,特点是一:大量的硬质铺装,二:大量的白色、高大的墓碑;使陵园成为不折不扣的冥地,比较恐怖。这同时也使陵园的地形地貌和生态遭到严重的人工破坏,成为人工的裸岩区。百年或者千年之后,有可能成为砾漠或者沙漠,原有的生态不复存在。这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使当今社会严峻的生态危机逐渐加重,因此,我国的陵园建设改革迫在眉睫[2] 。由于陵园的规划建设受风水、宗教、国家政策、民俗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所以探寻运用艺术手法和工程技术营建绿色的陵园空间,使陵园成为人们进行瞻仰、悼念的环境的新方法,已经成为当今陵园建设面临的新课题[3] 。.. 研究目的和意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提出建设园林式墓园—— 公园式陵园。公园式陵园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一类陵园,它具有生态、园林和艺术三方面的特点[4] 。主要表达庄重、肃穆、简洁、素雅的气氛,并有机融入树木、草坪、花卉、雕塑、园路、水体等造园要素,通过艺术的搭配方式,来创造特定的环境氛围,为前来祭奠逝者的人们创造出亲切、宁静的休息和冥想的场所[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园林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传统造园的艺术化景观设计方法运用在现代陵园的规划设计中,将龙头山陵园建设成人工与自然相融合,兼具景观性与生态性的独特的公园式陵园景观效果[7] 。使龙头山陵园在满足传统殡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陵园规划建设的艺术化、生态化和园林化。. 研究目标本文通过研究有关公园式陵园方面的相关概述,国内外陵园公园规划的景观生态学理论、风水学理论、规划依据及研究进展;理论和实践,以龙头山陵园的具体规划为指导,探讨公园式陵园的相关学科理论,探讨公园式陵园的规划策略与方法,旨在对公园式陵园的规划有一个主动的把握,促成公园式的龙头山陵园早日建成。如何在构建公园式陵园的同时,将宣化龙头山公园打造成一座包含在旅游景区内的陵园,使陵园整体感官为一片公园,公园里可休闲、观光、祭奠,并使这里包含宣化的历史和地理文化。使陵园起到墓园、游览和文化宣传的作用,是本次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2 公园式陵园景观构建相关理论 陵园陵园是墓地安葬形式中的一种类型。“ 陵” 字起源于我国的战国中期,那时的人们将高大的坟墓比作屹立的山陵[32] 。后来,由于在我国封建制度的影响下,象征着权利中心的皇陵园逐渐形成,如明十三陵[33] 。民主革命之后,陵园开始用于安葬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如黄花岗烈士陵园、十九路军陵园等。而在当今时代,陵园已经逐渐演化成为公墓的别名,如位于重庆市的寺坪陵园、坐落于银川的松鹤陵园等。陵园是集雕刻、建筑、艺术、科学与自然环境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34] ,它是具有

宣化县龙头山陵园规划设计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