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新课改高考复习的“塑身计划”
杭州求是高级中学沈娜
【摘要】在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实施的背景下,文综学科中相对难度较大的地理学科成为了考生选择报考类别的一个重要参考因子。为提高地理学科的复习效率,笔者提出了一个地理学科复习的“塑身计划”,从学校建设和地理教学两方面,主要就高考地理复习的“凹面”和“凸面”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塑身凹面凸面瓶颈马汰效应
浙江省新课程改革从2006开始实施,到2009年正好是高中三年一个轮回。新高考方案的出台扩大了高校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但对于如何把握考试类别、如何定位、如何选择考试科目等问题,也成为了众多考生、家长和学校所关心关注的话题。
尤其是成绩处于各批次临界点的考生及其家长,他们在考试类别和考试科目的选择上更是处于两难的境地。其实,如何舍取也是我们老师和学校在不断考虑的问题,为适应新高考方案,很多学校已经根据自己的定位在不断地调整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特别是对于民办高中来讲,能否在新高考改革中淘到第一桶金,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正确把握方向,合理定位,从而增加同等类别考生的竞争优势。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生源条件并不够理想,大多数学生是因为中考失利,而又不想放弃高考,才没有选择职高。在高考这场艰难的战斗中,应该说他们是弱势群体,有部分甚至是要被高考所淘汰的,能挤进去的也大部分是上三类的院校。以我校文科班为例,2009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质量检测的成绩,总分(语、数、英、政、史、地)平均分355分(不包括英语听力成绩),竞赛班407分,普通班337分,美术班333分,学生最高得分499分,而杭州市区(重高)总分平均分为497分。
从检测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定位应该是三类,集中优势“兵力”主攻语、数、英应是合理之举,但有些考生文综成绩还比较有优势,数学、英语成绩反而不够理想,放弃综合又觉得可惜,所以文综学科使很多学生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文综学科中的地理学科更让有些考生“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在历年的高考中,从杭州市来看,文综成绩得分率较低的往往也是地理学科。在今年的杭州市高考科目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中,,,,其中地理平均分也是相对较低。
而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木板,本来木桶很大,可是由于有一块木板很短,所以木桶的容量不能全部被使用,而被最短的木板限定了,最短的这块木板就可以称之为“瓶颈”。
实际上,从历年高考情况和以上数据看,在今年新课改高考的背景下,地理学科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因为地理本身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学生既要用理性的思维,又要用感性的触觉去解决相关学科问题,这给广大文科的考生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地理学科应运性很强,是学生学会生活和生存应必备的知识。
所以,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如何选择考试类别,是否选择文综科目,地理学科能否走出“瓶颈”是关键,而走出“瓶颈”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帮地理高考复习“打造塑身计划”。其实,学习也有“马汰效应”,所谓马汰效应,简单地说,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如果学生能够在地理学科上有所突破,文综成绩乃至语、数、外成绩都有可能“水涨船高”,那是一种信心
浅谈地理新课改高考复习的塑身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