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doc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校以课例研究为载体,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校木教研。从2003年开始,我校紧紧围绕“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打造学习型、知识型、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由初步萌芽、不断实践、逐步成熟的发展历程。一、 课例研究,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任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研究的幸福Z路。"新课程强调老师做研究型的老师,那么,老师研究什么对自身的发展最有益,我们认为是课堂教学。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做法是,每期举行一次校内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评比观摩交流活动,虽然也有效果,但对促进教师的发展尤其是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的发展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一是这些活动集中在一两周内进行,每天四五节课,课多,战线拉得长,评课不及时不深入;二是评课时,也大多是说说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浮在表面,评课中研究的成分很少。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把这种活动作为甄别与选拔教师的途径,更多关注的是个别教师,谁是苗子,谁有培养前途,谁能在课堂教学竞赛中为学校争光。如何利用校本教研这种研究方式促进每一个教师的发展,从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的发展,我们思考着如何仍然从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着手。二、 怎样做课例研究1、 梳理做法2003年秋季,我们的工作方式进行了调整,尝试着有针对性的在某年级召开小范围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先是在二年级听了六位语文教师执教的同一课内容,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发现,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导致这样的结果,不是教师口身知识储备的多与少,或是教师学历的高与低,最重耍的是教学策略的问题。接着,再次组织二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同听魏华执教的《春雨》一课,听课时,提醒老师注意作课教师的教学策略,听后,当天组织老师评课,这次评课要求说岀成功的地方,成功在哪儿;不足Z处问题出在哪儿,如何改进。老师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这次评课持续了很长时间还意犹未尽。大家觉得这种小规模的交流,效果很好。2、 初步认识审视我校所进行的课例研究,我们发现:课例研究是由教研组的一位教师代表执教,一课多讲,其他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而展开的实践性研究。这一研究过程把老师们置身于共同的、真实的、具体的教学情境Z屮,而对共同的话题大家有话可说,有问题可谈,也有内容可写,齐种有形成果随Z而然产生。这一研究形式,把教学和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教学与研究真正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促进了教研组建设,使教研组成为学习交流的阵地,合作互助的集体。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把这节课上得更好,但这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我们坚信“态度决定一切",把教师引入研究的状态,具备研究的意识和方法,使学习、思考与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我们更高的追求。关注课例研究的过程,它不仅是从一种教学设计到另一种教学设计的过程,更是大家借助这一载体,展开行动研究的过程,大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调整改进教学设计。它一方面体现出老师对教学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或矛盾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