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报三春晖
一、教材分析
《难报三春晖》这一框题是在第一框题“我知我家”及第二框题“我爱我家”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爱自己家的情感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到孝敬父母的行为引导上。让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应该孝敬父母长辈,及如何将孝敬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这一框既是学生情感的升华,也是我们教育的落脚点——付出行动的归宿,因而这一框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
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依据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二、学情分析
1、我们的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精心呵护与关爱,却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加上成长中的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尚未成熟,所以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存在对父母的付出不知回报的问题。
2、经过前两个框题的学习后,学生在情感上已经初步的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但究竟应该如何孝敬父母,落实到行动上时又不知所措,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而解决这些问题。
三、本课的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主要有三个:
一是应该孝敬父母
二是怎样孝敬父母
三是孝敬父母应注意的问题
这三个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知道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
能够辩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的坏处;同时具备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以及践行孝亲敬长的行为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并能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在家庭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孝敬父母。(行动上)
(依据)既要强调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从内心爱父母,乐意为父母奉献,又要把这一教育落到实处、落到行动上,这是本节课教育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难点: 领悟父母的爱与付出,懂得我们应该孝敬父母。(情感上)
(依据)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这也是当代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要求。
六、教法和学法
说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感悟与体验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探究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活动、探究、体验、领悟,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音乐、图片等感性材料,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求知和践行的欲望。
说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讨论、比较等方法,丰富、扩展学生的学习经验。
七、教学流程
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歌词中的妈妈为什么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不再挺拔,眼睛失去了光华?
一、爱洒心间
读课本第12页:小峰和妈妈的故事
回答:
1、妈妈为小峰的多动症、成绩差而伤心,却在小峰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这是为什么?
2、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3、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对你有什么启发?
结合实际说你我
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你的父母为你付出过那些辛苦?(结合具体事例,如在你生病的时候,在你考试失败的时候,在你比赛成功的时候……)
八年级政治爱在屋檐下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