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
中医附二医院皮肤科
荨麻疹的定义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累及皮肤或黏膜的暂时性血管反应,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或白色瘙痒性水肿损害—风团;水肿系血管通透性增高、富含蛋白质液体外渗所致。
中医称瘾疹
以快速出现和消失的风团为特征
身上的包怎麽不见了?
风团的三个特征
中央肿胀,周边绕以反射性红斑;
瘙痒或烧灼感;
皮损飘忽不定,常常持续1~24小时。
病因1
食物:以鱼虾、蟹、蛋类等动物蛋白食物最常见,其次是植物性食物和食物添加剂等。
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痢特灵、磺胺等。组胺释放物,如阿司匹林、吗啡等。
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最常见的是上感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病毒。
病因2
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刺激。
动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吸人动物皮屑羽毛花粉等。
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内脏和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等。
发病机制1:变态反应性
多数为I型变态反应
I型变态反应产生IgE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相结合。当抗原再次进入体内,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和一系列化学介质的释放,如组胺、激肽。这些介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等,从而产生皮肤、粘膜等一系列症状。
II型变态如输血反应,见于选择性IgA缺乏。
III型变态引起荨麻疹性血管炎。
发病机制2:非变态反应性
是由下列物质进人体内使补体激活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激肽等引起。
药物:阿托品、吗啡、奎宁、阿司匹林、毛果芸香碱、罂粟碱、可待因、可卡因等。
毒素:蛇毒、细菌毒素、海蜇、昆虫毒素等。
食物:水生贝壳类动物、龙虾、蘑菇、草莓等。
某些简单化合物如胺、脒的衍生物等
荨麻疹4584365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