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教育师德教育论文【医学伦理学;教育;目前状况;策略【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演变, 医疗矛盾逐步由“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化, 许多新的医学伦理新问题应运而生, 医学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各国医学教育界的关注。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演变, 医疗矛盾逐步由“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化, 许多新的医学伦理新问题应运而生,医学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各国医学教育界的关注。 1 医学伦理学教学目前状况 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熟悉到,和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较,我们的医学伦理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着许多新问题和不足。目前, 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系统稳定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各年级医学生中均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并进行跨学科教学。教学基本上围绕当前医学领域的重点热点伦理新问题进行,如医学实践中知情同意、人体实验、脑死亡、稀有资源分配等。哈佛大学医学院对医学伦理学采取以新问题为基础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对医学伦理新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进行探究和探索, 并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参加, 例如邀请临床医学专家、基础医学专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等[1。我国则多以开设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为主, 进行其他教学模式的学校还很少, 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仅在少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中, 采取了对重点热点新问题进行讨论, 课题调研的形式。比如哈尔滨医科大学, 其在上世纪末已经开始采取这种课题调研讨论的教学形式,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2。但是目前国内对这些模式还缺乏系统的探究, 也没有很好的推广。 对医学伦理学重要性的熟悉不足。医学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才导致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课时严重偏少的目前状况。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在第五学期开设医学伦理学或在政治课中开设医德课,总课时约为 30 学时,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同类课程学时总数的 1/5 。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不大可能指望学生对医德范畴、医德规范等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更谈不上为他们提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了。 2002 年2 月,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包括医学教育的 7 个基本方面摘要: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 批判性思维和探究。[3 这一标准阐述了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一系列基础核心能力, 从中可以看到,医学伦理学和医德教育在医学生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 授课形式单调是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中亟待改革的又一弊端。目前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通行的是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方法。限于学时, 教师较少考虑, 也无从考虑实际效果。这种“布道式”的教学方式, 很难引起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喜好, 更不用说把握指导他们终身职业生涯的伦理准则和规范了。和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美国医学院该门课程的教学形式显得生动活泼。其中最常见的是各种形式的讨论和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日本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则主要由相关临床教研室的教授主讲及让学生参加病区实习的形式来予以实施, 注重培养学生判定医疗实践中发生伦理新问题及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加拿大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以新问
医学伦理学教育师德教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