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考点一、经济大危机(原因、概况、影响) 考点二、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评价) 考点三、凯恩斯主义(背景、内容、地位) 第 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解读】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措施及其战后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学习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基本内容、原因及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学习难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和结果一、经济调整的表现(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 .背景: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的教训,放弃了的传统,接受,采取了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 .措施: ①实行,建立;②制定,指导经济发展; ③采取、以及利用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 .特点:不同的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有所不同。 4 .影响:( 1 )积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2 )消极: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二)企业经营的调整?人民资本主义 1 .背景:随着的发展和的扩大, 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 表现: 股票不再只为拥有, 呈现的趋势。 3 .影响:起到了缓和和的作用,反映了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手中。?经营者革命 1. 背景: 企业生产的增加和的日益复杂, 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很高的才能和知识。 2 .表现: 退出了经营第一线,而由专门的和从事经营。 3 .影响:提高了企业的水平,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并成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福利国家的出现: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1 .前提(背景):生产力的提高 2. 社会福利资金的组成内容: 由、和三部分组成。 3. 特点:①有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②福利种类多: 主要包括、、和等; ③覆盖面广, 受惠多。 4. 实质: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是资本主义国家主动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 5. 作用: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缓和了,扩大了。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的工作积极性。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影响 1、 20 世纪 50- 60 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 避免了像 1929 — 1933 年那样大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 2、 1973 年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现象,被迫调整政策,减少,出售,削减,凯恩斯主义也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基础练习】 1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的最重要的新变化是( ) A.“新经济”的出现 B .实行普遍的社会福利政策 C .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加强 D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2.“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的出现都是( ) A .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 B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 .资本社会化的需要 D .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的推动 3.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 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 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 16 %;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 .低收人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 .增加了政府收入 C .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 .扩大了社会消费 4. 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资金的来源有( ) ①个人缴纳②国家补贴③企业缴纳
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导学案13.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