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导学案14.doc.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温故知新】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间、背景、内容、评价) 考点二新经济政策(时间、背景、内容、意义) 考点三“斯大林模式”(形成、主要表现、评价) 第 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考试范围: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及特点、作用。与中国的改革进行比较以搞清楚为什么中国的改革成效显著而苏联的改革失败。) 【学习重难点】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一、赫鲁晓夫改革 1. 背景:(1) 的弊端日益暴露;(2) 问题突出。(3)1953 年_________ 逝世。 2 .措施: ⑴农业方面: 采用收购制; 给予农民一定私有生产资料; 开垦________ ; 开展种植________ 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_____________ 等。⑵工业方面: 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_____________ ;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________ 等权力; 尝试推行“_____________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⑶思想意识上: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 3. 评价(1) 进步性: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 (2) 局限性(失败原因) :结合课本 78— 79 页思考没有突破旧体制;脱离实际;盲目性大;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 4. 结果: 引起苏联领导集团中部分人的不满。 1964 年, 赫鲁晓夫在中失败, 被迫退出政治舞台。 5. 教训: ①改革要有明确、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无法从根本上破除旧的模式的束缚。②改革不要急于求成,不能忽视客观规律,而应实事求是,稳步前进。③不要全盘否定领袖和历史,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评价。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 背景(目的) :勃列日涅夫上台,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2. 内容: (1 )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扩大了企业的。(2) 农业方面: 扩大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农场和的限制等政策。 3. 评价: ⑴积极:收到了一定效果⑵局限:改革没有突破原有_____________ 的框架;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_____________ , 改革陷于停滞; 苏联与美国的_____________ 日益加剧, 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4 .结果: 20 世纪 80 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 5. 教训:①改革必须对国情特别是社会发展阶段做出科学地分析和判断。②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1. 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初,苏联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 2. 内容: ①经济改革: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打破单一的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提出“___________ ”,重点放在重工业。②政治体制改革: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3. 结果: 经济改革不力,转向政治领域,最后导致苏联的解体。 4. 失败原因: 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使经济结构别离更加失调; 改革宏观决策缺乏配套措施; 西方资本主义演变”。 5. 教训: ①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

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导学案14.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