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导学案16.doc.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温故知新】考点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条件、开始、成就) 考点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目的、过程、实质、意义) 考点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八大”、“左”倾、“八字方针”、“文革”) 第 19课经济体制改革( 1 课时) 【考纲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课标解读】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学习重难点】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习过程】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⑴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____________ 、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⑵概念: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 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 )特征: _______________ ⑷试点:安徽和________________ (5 )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意义: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知识链接】 1 .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 )改革前“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 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2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4) 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 而城市则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企业, 风险大; (5 )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 (6 )在党中央确定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就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干到户,成为改革先声。 2 .人民公社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比较经济体制所有制经营管理制度分配制度人民公社公有制高度集中统一平均分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自主经营按劳分配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 .背景:农村改革的推动。 2. 中心环节:增强____________ __。 3. 目标: 1992 年,“十四大”确立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建立________ _。 4 .作用:(1 )增强了企业的_____ ___ __ ,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大企业集团。(2 )使_______ __ 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5 .存在的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解决办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知识链接】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明。(2 )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重点) 1 .过程: (1) 提出目标: 199

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导学案16.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