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更持续、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及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和条件。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第一,企业竞争力是在竞争和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形成的,在垄断和封闭的市场中,谈不上企业竞争力;第二,企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同其他企业相比较所具有的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第三,企业竞争力体现在消费者价值(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满意)和企业自身利益两个方面;第四,企业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存在状态,因此,企业竞争力具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影响企业经营状态的一些短期的和偶然的因素可能同企业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第五,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综合性质,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而且,这些因素经常发生着相互间的作用,所以,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都不是分别独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对企业的存在状态发生作用。二、国内外竞争力研究综述(一)国外关于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11>.基于外部环境不同的企业竞争力。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80)基于对产业竞争力以及在产业竞争力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竞争力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产业链)分析法和菱形模型分析法。 。与波特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研究企业的竞争力不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如Gary Hamel侧重从企业内部出发解释企业竞争力差异,具体可以分为企业资源优势理论和企业能力优势理论。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企业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网络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环境中不可忽视的要素。这一现象大大地改变了企业间的竞争的形式、内容和特征。企业通过成功地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资源可以大大提供其竞争优势。网络在建立企业竞争优势方面主要体现在提供信息和互补性资源两个方面。(二)国内关于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与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对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狄照昂、吴明录等人(1991)主持了国家科委重大软科学课题“国际竞争力研究”,该研究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出发,对一国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从经济能力、工业效能、财政活力、自然资源、创新能力、对外活动能力、人力资源和国家干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并选取亚太15国进行竞争力的国际比较。1993年,任若恩教授与荷兰格林根大学的专家合作(1993),利用生产法对中国制造业各产业部门的单位劳动成本、相对价格、劳动生产率的可比历史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寻求中国制造业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研究员1995年开始对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在其研究成果《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1997)中,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分析模式和分析方法,并在对中国工业品的总体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工业内部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中国社科院裴长洪研究员(1998)在其所著《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一书中,专门就“利用
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