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分析.doc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分析【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开始凸显,并呈现出毕业人数剧增、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不难、择业难”等特点。本文从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刖ri1999年是我国大学扩招的第一年,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历史性地走进了“大众化”阶段。2003年,当首批扩招的大学生毕业,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高峰期。自此,俗称“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始凸显。大学生就业困难不仅使我国众多家庭教育投资比例严重失衡,更造成了人才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可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二、当前就业形势及特点从当前情况來看,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特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30%,按照国际上15%的标准,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o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按照按70%左右的就业率估算,全国至少有200万名毕业生要曲临“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并且这种孑盾逐渐突出,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等。在地区结构上,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乂留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冃开办一些热门专业,如:会计、金融、国际贸易等,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后未就业就先失业。在学历结构上,用人单位对学丿刃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丿力低的毕业生需求。3•“就业不难、择业难”现象较普遍“就业不难、择业难”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择业观与人才市场需求错位造成的。一方面,大学生精英意识过强,对薪资的期望普遍高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待遇;另一方面,个人眼高手低,不能胜任理想职位;从而导致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这两种情况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宁愿待业或做临时工作,也不愿意“屈就”。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通过不断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來完成。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深化就业制度改革,扫除体制性障碍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由“统包统分”转变到“双向选择”,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比如冃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