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研究及展望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逐渐发生变化,一种新型的融通资金模式——互联网消费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居民的消费需求,還进一步完善了当今社会的金融结构和体系。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研究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072-02 以互联网工具为基础,互联网消费金融实现了资金的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互联网消费金融借助其大量的消费群体、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高效的运行效率,成为互联网经济和消费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一、什么是互联网消费金融 ,包括但不限于信用卡贷款、各种消费品贷款和服务性消费贷款(包括一次性的和分期的)等,同时少量涉及住房按揭贷款和车辆按揭贷款。提供消费信贷的目的是支持个人或家庭进行目的明确的消费,不包括范围不明的纯粹个人信用贷款。 ,提供各阶层消费者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把传统消费金融活动各个环节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其本质还是消费金融,但与传统消费金融相比较,互联网消费金融提升了交易效率。互联网消费金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依托场景方面,常常与各类商品、服务提供商合作,在大数据征信层面,一般会有征信公司全程参与;二是在资金端方面,有些通过P2P等理财平台融资后再放贷,还有些以自有资金或小贷公司的资行放贷;三是在支付方式方面,一般会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放贷或资金回款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提升了资金的流动效率。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势 ,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正式提出发展消费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和1999年相继放开了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的政策,以促进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同时,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消费金融成为热点词汇。 ,打造“线上+线下”的运行模式。从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机构在资金来源上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探索信用消费+场景布局,进而打造成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的样本,通过场景的建立,增强用户黏性,不断扩张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实现盈利。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大数据挖掘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精确地进行市场细分、选定目标客户、评估客户信用等级,从而降低了资金配置风险,提升了风险管控能力。 ,消费需求也更加旺盛,“90后”超前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接受新型金融产品的能力较强,使用消费信贷手段来缓解预算不足的观念逐渐深入。因此,在居民消费观念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发展消费金融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社会基础。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从具体业务来看,互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研究及展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