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关注一下引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框架: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 1、条件:客观、主观 2、经过:五件大事 3、巩固措施:政、经、军、对外 4、意义: 5、十月革命的特点—加二、向社会主义过渡 1、新经济政策:原因、内容、意义 2、苏联的建立拓展:1、十月革命后的措施与巴黎公社的措施比较 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一、十月革命的胜利?1、条件: ?⑴、客观: ?①物质基础: ?②各种矛盾: 思考:此时俄国存在那些矛盾?说明啥?③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⑵、主观: ?①无产阶级②政党③同盟军?2、经过: ?⑴二月革命的爆发:(背景、结果 2个、性质) ?⑵《四月提纲》:(报告内容) ?⑶七月(流血)事件:(原因、经过、结果—表明) ?⑷十月决议: ?⑸十一月起义: —十月革命: 推翻、成立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沙皇专制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大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俄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俄帝国主义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3、巩固措施: ?⑴政治:一摧二废一平?⑵经济:接管、没收、一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⑶军事:义务、建军?⑷对外:不……约?4、意义: ?⑴对俄国: ?⑵对世界: ?⑶对人类: ?⑷对共产主义运动: 背景:内、外内容: 4点评价:积、消它是迫于当时恶劣环境而实实行的临时措施, 而并非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更不带有普遍性, 在实践过程中弊端很大,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国民经济面临崩溃。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5、十月革命的特点( 了解) ?①从理论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是俄国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下,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②从革命的道路看,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城市到农村?③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④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⑤从历史地位看,它是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向社会主义过渡: ?1、新经济政策: ?①原因:书三点; 根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②内容: 农业、工业、流通、分配③意义: 3点?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①新经济政策的产生有其社会经济原因,但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这一规律决定的②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恢复、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主要“新”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它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③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联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④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2、苏联的成立: ?①成立的时间②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③ 1924 年宪法④俄国国名的变化? 1917 年3月之前:沙皇俄国? 1917 年3月— 11 月:俄国? 1917 年 11 月— 1922 年底:苏维埃俄国(苏俄) ? 1922 年底— 1991 年8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91 年8月— 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1922 年底—— 1991 年 12月 25 日:苏联? 1991 年 12 月 25 日—今:俄罗斯联邦。?拓展: ?一、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革命措施同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的异同: ?共同点:都摧毁了旧的国家机器,都对企业实行监督。?不同点: ⑴苏维埃政府控制了经济命脉,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性质,而巴黎公社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变革。如接管银行、铁路等,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没收地主等的土地。⑵苏维埃政府在外交上同德国签订了和约,退出战争,而巴黎公社没有同普鲁士进行讲和,所以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拓展二: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中, 实行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利用军事行政手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质或特点①直接目的是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②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或模式①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需要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或模式目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工农联盟濒临破裂残酷的战争,经济严重困难,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背景 1921 —— 1927 年 1918 —— 1921 年时间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按劳分配强制劳动;国家集中分配(
高三历史俄国十月革命.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