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学大师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百年前的故事之一.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学大师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百年前的故事之一
回首百年,20世纪第一个十年是中国社会转型史上最堪回味的篇章之一。梁启超无疑是其中主角之一。启蒙;办报;办学;组织政党;暗中参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代清政府大臣草拟《考察宪政报告》和其他奏章,为中国的宪政竭思殚精;拟订中国第一部《刑事民事诉讼法》,推动中国走向法治……不少事功、言论,稳健、公允、中肯,重温史迹,人们往往为任公当年的远见卓识未能实现而扼腕叹息。
他是戊戌变法的号角。政变突发逃亡日本后,有机会系统接触世界先进文化,思想升华,成为公认的中国第一代启蒙大师,所办《清议报》、《新民丛报》被誉为当时的百科全书,不少篇章至今光芒未减。
他也是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从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榜列全省第八的举人,到清华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加上硬邦邦的一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这个大师可不是冒牌货!令人叹服的是1902年,正届而立之年的梁启超写下《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为中国文化史、思想史的研究留下开山之作。
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却在近代不能顺利转型的国家,其传统文化必然既有瑰宝,又有极难打破的桎梏和必须填补的阙失。梁启超的高明之处是以西方文明为参照系,既肯定中国文化的特点和贡献,又不回避本民族的阙失,并力图探索其中原由。当前“国学热”的令人惋惜之处之一,是有些人无视前人的学术成果,彷佛自己是在空地上创造新世界。虚心求教任公,也许是减少虚骄的良方。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学术文化,“非特中华学界之大观,抑亦世界学史之伟绩也。”(《论中国学术发展之大势》,见《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七,中华书局1989年北京影印版。以下引用此文,不再注明)他指出这个局面的出现有七个原因:“蕴蓄之宏富”、“社会之变迁”、“思想言论之自由”、“交通之频繁”、“人材之见重”、“文字之趋简”、“讲学之风盛”。与此同时,他对中国文化提出了许多探索性的分析,即使现在看来,不一定准确,但引人深思,功不可没。除了学术是否自由这个决定性因素外,他特别注意地理位置与传统的影响。例如,他说:“欲知先秦学派之真相,则南北两分潮,最当注意者也。”“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思想者厥为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在近年关于中国文化的探讨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类观念的影响。
与狭隘民族主义者不同的是,他没有停留在对传统顶礼膜拜的水平上。他专辟一节阐述“先秦学派与希腊印度学派比较”,直指先秦中国学术有六大缺点:“一曰论理Logic思想之缺乏。”“二曰物理实学之缺乏也。”“三曰无抗论别择之风。”“四曰门户主奴之见太深也。”“五曰崇古保守之念太重也。”“六曰师法家数之界太严也。”
前两点阻碍科学在中国诞生和发展。后面四条带来的恶果是扼杀学术自由,进而阻挡民主与科学的进展。开其端的是孔子、孟子、墨子和荀子等人。“先秦诸子之论战,实不及希哲之剧烈,而嫉妒褊狭之情,有大为吾历史污点者。以孔子之大圣,甫得政而戮少正卯。问其罪名,则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也。……其毋乃滥用强权,而为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蟊贼耶!”此外,他认为中国的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庸也是与泰西有别的缺点。孔学所以能独尊,正是由于它为专制统治者服务:“严等级,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盖儒学者,实与帝王相依附而不可离者也。”
客观

国学大师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百年前的故事之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9354036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