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教育学院第三届心理知识竞赛决赛题库《社会心理学》 1. 什么是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这两者相辅相成。,没有社会教化,个体内化就无从谈起;而没有个体内化,社会教化也就毫无意义。 PS: A. 社会教化:是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如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大众传媒等) 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B. 个体内化: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2 .社会化的重大作用是使人类个体完成了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PS: A. 自然人又称生物人, 一般指刚刚出生的新生儿, 他们对社会一无所知, 不具备人的社会属性,只有自然的生理性动机和需要。 B .社会人是指通过社会化,个体掌握了该社会的道德和文化,学会了该社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形成了独立的人格,产生自我意识,最终成长为社会化的人。 3 .社会化的途径: (1) 遗传物质基础:个体的社会化是以其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 社会环境与教育: A 、社会文化:文化是凝聚在一个民族世世代代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衣食住行等用物的制作方式, 接人待物、举止言谈等交际方式和风度, 以及哲学、宗教、道德、法律、文学艺术、风俗传统、科学中的思想方法等等。 B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美国心理学家鲍伦德经过研究分析后发现, 现代家庭教育中, 积极正确的教养方式可用八个字来表示:管束、冀望、教导、关爱。 C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社会成员传授知识、技能、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的专门机构。学校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 作为重要的社会机构之一,学校的首要作用是进行系统教育 b .学校还是一个独特的机构,使儿童由家庭开始进入社会 c .儿童在学校首次接受与他人比较的系统评价 D、同辈群体: 是一个由地位、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非正式群体。( 为什么同龄群体会对个体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心理学家罗伯特· 魏斯认为是因为同辈群体满足了个体的某些心理需要, 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依恋、社会整合、价值的保证、可靠的同盟感、获得指导、助人的机会。) 但同辈群体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是积极的, 它还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这些消极的因素不但阻碍了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化发展, 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反社会行为。 E 、大众传媒: ①媒介扩大了青少年认识世界的途径,给青少年提供了更丰富的认识手段, 青少年有可能通过媒介占有大量的信息②媒介缩小了青少年世界之间的差异③媒介给青少年提供了许多全能型的儿童形象④媒介使青少年与成年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手段更为平等 2 ⑤媒介也造成青少年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冲突,特别是青少年对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掌握, 是成人在孩子世界中的权威性影响不断地减弱, 争夺控制权和摆脱控制权时两代人矛盾的一个焦点。※此处需要选手自己通过各种渠道信息的查询了解网络对青少年社会话的影响! 4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划分: (1) 根据自我意识定义中所涉及的内容: A 、生理(物质)自我,指个体
社会心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