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体育舞蹈服饰与舞蹈音乐融入民族元素研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体育舞蹈服饰与舞蹈音乐融入民族元素研究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云南花鼓灯是中国西南舞蹈中独特的艺术品种,以其粗犷豪放、刚柔并济、灵活多变的艺术特色,赢得广大民众的喜爱。笔者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了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缘由。【关键词】云南花鼓灯;民俗;保存;传承云南省凡汉人聚居的地方节日喜庆表演花灯。云南花灯在民间流行歌舞型和戏剧型两类。歌舞型流行在石屏、楚雄、元谋、弥渡等偏远地区,戏剧型流行在经济文化较发达、人口相对集中的昆明、玉溪、呈贡、建水等地。常见小戏有“大舜耕田…‘大憨接老婆”“普漆匠招亲”“干哥拐干妹”等。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县)成立花灯剧团,促使花灯向戏曲方面发展,现在已是云南省仅次于滇剧的第二大剧种。 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云南民歌演唱家黄虹唱的汉族民歌都是花灯调。云南花灯舞蹈基本动作“崴”,主要有中速抒情的“正崴”、“反崴”以及小快板活泼俏皮的“小崴”,还有小巧跳跃的“跳颠步”等舞步和舞姿。1978年8月,我到云南弥渡采风,向著名花灯艺人袁敏学习花灯曲子。图4-67十大姐“十大姐”共十段,前奏相同,各段旋律因歌词稍异,在云南采风时,我发现有些花灯调是中原汉族民歌变体。“贪花闹五更”和江苏“春调”比较。贪花闹五更(简称“贪”)春调(简称“春”)。图4-68所示。花灯调和一首辽宁民歌比较。图4-69,图4-70所示。以上两首歌相比,前者是后者的节奏缩减,并省去一小节连接(指第9小节)。河北“剪剪花调”和云南“虞美人”比较,前者简称“剪”,后都简称“虞”。图4-71所示。上面两首,虞美人比剪剪花(“摔西瓜”引自江明悖著《汉族民歌概论》第229页,例193)第五句扩充一小节,音调稍变,其他大同小异,能看出虞美人是剪剪花调的变体。由此可见,云南汉族歌舞和内地汉族民歌舞关系密切,为什么? 在1978年我访问弥渡老艺人袁敏时问:“这儿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花灯?”袁敏回答:“花灯唱词里有‘唐明皇闹花灯’所以从唐明皇这里就有花灯了”。我想:花灯是汉族歌舞,唐明皇时云南有汉族吗?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云南历史。云南少数民族是古代我国氐羌先民由北往南迁徙来的。现在云南藏、彝、白、哈尼、纳西、傈僳、拉祜等民族,在语言学分类上属汉藏语系一藏缅语族的藏语支和彝语支,他们是远古南迁的氐羌先民的后裔。那么,汉族何时大规模迁入云南?唐史记载,唐朝两次与南诏国(今云南大理县一带)打仗,公元751年鲜于仲通率6万人打南诏,全军覆没。公元754年李密率7万人去,又全军覆没。余下少量汉兵,早就与土著同化了。对云南花灯的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当是明清两代汉族的迁入。据《二十四史·明史》(清·张延玉等撰)和《明通》()记载,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三位将军率师远征云南,去消灭蒙古的残余势力。洪武十六年(1383年)诏征南师还。命沐英领教万众(人数不详)留镇云南,实行军屯。后又有汉族陆续迁云南,民屯、商屯而遍及全省。清初,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带兵驻守云南昆明。后吴三桂参与“三藩之乱”,他带去的兵下落不明。近代,抗日战争期间,内地人大量向西南逃难,不免有

体育舞蹈服饰与舞蹈音乐融入民族元素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0-10-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