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页共X页农业保险调研报告农业保险调研报告正文第一篇:关于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调研报告随着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但农业受自然条件制约大、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脆弱,“多年致富,一灾返贫”现象日益突出。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省委、省政府针对农业发展现状作出的一项科学决策,对于减轻农业风险、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情况自 20XX 年5 月我县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发改局、农业局、财政局、人保公司等 9 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组建了由农业技术专家、人保公司人员组成的农险核损理赔专家小组。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把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进展情况, 列入“三农”工作督查考核内容。同时, 出台各种配套措施, 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20XX 年,在水稻、生猪、鸡、鸭、大棚蔬菜五个品种的参保项目上,全县共有 85 户种养大户参加保险, 其中种植水稻 18户, 1644 亩; 养生猪 28户, 4445 头;养鸡 27户, 万只; 养鸭 10户, 万只; 种植大棚蔬菜 2户, 18亩, 累计保险金额 万元,保费收入 万元。截止 20XX 年4 月 25日, 共发生理赔案 29起, 赔款 元, 其中 20XX 年17 起,赔款 元; 20XX 年1至4月 12 起,赔款 108428 元,已有 元发放到农户手中,剩余赔款将在年底全部赔付。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农村发展的“保护伞”、农业增效的“安全网”、农民增收的“护身符”,对于促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户防灾抗灾能力、维护整个农村社会稳定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第X页共X页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由于这是一项新生事物, 尚处于摸索阶段,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 保险险种范围较小。省里试点起步阶段规定保险产品目录为水稻、生猪、鸡、鸭、大棚蔬菜、西瓜、柑桔、林木、淡水养殖等 9 个品种,根据我县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和抗风险需要,按省定 1+4x 模式, 参保险种原则上不超过 5个, 我县只能从中选择确定水稻、生猪、鸡、鸭、蔬菜大棚等 5 个险种, 其他如食用菌、蚕桑、茶叶等我县传统支柱产业却无法参保,群众对开设这些险种呼声很高。(二) 保险条款不尽完善。一是参保对象条件偏高。现有保险条款倾向于规模化的种养大户设保, 其设保“门槛”偏高, 如要求水稻种植 20 亩以上、大棚蔬菜 5 亩以上、生猪 50 头以上、肉鸡鸭 8000 羽以上, 使许多未达到一定规模的种养户失去参保机会。二是事故绝对免赔额偏高。如生猪,规定饲养 1000 头以下的绝对免赔额是 5 头, 使得养殖规模在几百头的农户认为参保不合算。三是产量减少没有列入赔偿范围。根据保险条款, 水稻只有在植株死亡绝收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赔偿, 而对遭遇病虫害、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损失却不在赔偿之列, 如去年我县水稻扬花期, 突遇低温, 致使 621 亩协优水稻减产 5 成以上,投保农户至今未能得到理赔。(三)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一是宣传发动不到位。政策性农业保险尚处于试点阶段, 有些乡镇、村对这项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政策宣传、动员力度不够, 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了解不多, 造成投保面较小。二是农户参保意识不强。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认识不足, 加上近年来我县没有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 对农业影响不大, 造成的损失也不多, 对农业灾害心存侥幸心理而不愿投保。三是农户收入普第X页共X页遍不高。虽然我县从财政拿出资金对保费给予一定补助, 如水稻保费补助 80 %,其他 50 %,但对于一些收入不高的农户,仍认为保费过高,难以承受。(四) 理赔定损难操作。一是责任划分确定难。政策性农业保险标的主要是农作物和牲畜产品, 具有不匀称性特征, 一旦发生保险事故, 保险责任的划分相当困难。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政策性农业保险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懂保险的业务知识, 又要懂农技的相关知识, 给理赔带来许多困难。三是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难防范。保险标的在被保险人的控制下, 受被保险人的行为影响很大, 农业损失中的主观道德因素难以分辨。三、搞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建议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 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上合中央的决策部署, 下遂农民群众多年来的心愿, 是一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