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震概论第四章地球内部的结构.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节地球内部结构的发现第二节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第三节反演问题第四节反演地震层析成像与地球内部三维结构第四章地球内部的结构第一节地球内部结构的发现一、探索的历史在古代,地心被神化地描绘成地狱之火。古希腊时,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过球形大地的观点,埃拉托色尼则第一个用几何方法给出了地球赤道的长度。1522年9月6日,麦哲伦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才宣告确立。1666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着对地球认识的新阶段的开始。牛顿和惠更斯同时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扁平赤道隆起的椭圆的理论,牛顿的重力原理也提供了测定地球密度的一种途径。把整个地球内部的平均性质与已知岩石的密度比较,可以得到对地球组成情况的初步近似估计。1798年,,比普通岩石的密度大一倍。差异如此之大,表明在地球内部决没有空洞,那里的物质必定是非常致密的。作者:赵克常另外一个有关地球内部状态的重要线索是由日月引力造成的海洋潮汐提供的。如果地球内部差不多都是液体的话,地球的岩石表面将像大洋潮汐一样涨落,其结果是在海岸边会看不到潮的涨落。1887年一个优秀的地球物理学家乔治·达尔文从主要海港的潮的高度得出结论:“认为地球内部是流体的假说不可取”。他推理地球深部的总体刚度虽然不像钢那样大,但仍是相当可观的。经过进一步精心推敲,地球物理学家们作出了简单曲线,估计从地表到地心巨增的压力对密度的影响。1897年维歇特通过理论计算发现,地球内部可能由围绕着一个铁核的硅酸盐地幔组成。作者:赵克常1902年在柏林发表的一张地球内部略图这个地球的早期模型具有固体地壳、弹性地幔和固态核作者:赵克常在20世纪地震仪广泛使用确认了层状结构并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构造。例如19世纪地球物理学家推断地核为液体,但20世纪发现在液体的核中还存在一个固态内核。 没有一种地质研究技术能与记录地震波探测地球相比。我们怎么应用地震波去透视地球内部? 为了寻找答案,首先要研究地震图。作者:赵克常二、地壳的探究 ,地壳是表面凝固着一层硬壳。而现在很多人形象地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当然地壳就比作蛋壳,所以,地壳总给人一个内软外坚的印象,这样理解显然错误,因为现代地震学观测表明地球内部大多数深度的介质一般比钢还硬,地壳下面并不软。然而地壳一词已沿用许多年,地学界也不打算再改。但请大家记住,它仅仅是指地球的最外固体层,并不是刚度较强的硬壳的含义。作者:(Mohorovicic)分析1909年10月8日克罗地亚地震的地震仪记录的P波和S波时,注意到有些波似乎比设想的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到达得晚一些。为了解释这个延迟,他假定朝下走的P波和S波沿着深约54千米一个界面被折射上来。以后的研究表明,这个被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或简称莫霍面或M界面)的界面是全球现象,虽然它的平均深度一般比54千米小而且并不总是一个急剧过渡。这个界面把地壳和其下的地幔分开。作者:赵克常1909年:莫霍面的发现(Mohorovicic)作者:赵克常地壳的厚度在全球各处是不同的。大陆地区,地壳平均厚度为35公里,但横向很不均匀,如我国青藏高原下面的地壳厚度达60~80公里,而华北地区有些地方,还不到30公里。海洋地壳的厚度只有5~8公里。 在大陆的稳定地区,地壳厚度约为35~45公里,一般分为两层。~~。但增加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有些地区,上下层中间存在一个速度间断面,叫康拉德(Conrad)面,或C界面。但在另一些地区,观测不到来自C界面的震相。由地壳下部到地幔,波速增加一般是很快的,P波速度由7km/~。M-界面的细结构现在仍然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者:赵克常

地震概论第四章地球内部的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anshenglu2
  • 文件大小2.99 MB
  • 时间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