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技术基础》课程手册(能力目标体系) 一. 课程简介《电气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设置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等。它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电路知识和实验技能, 是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总课时 120 , 学分: 学分。二.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气技术的基础方面的十三项能力,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育。三. 课程能力目标专项能力一: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及工具的使用 1 .知识点(1) 了解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基本功能及使用方法; (2) 常用仪表的选择,如:仪表类型、准确度、量程等; (3) 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技能要求(1) 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和工具; (2) 具有正确选用仪表的能力; (3) 正确读取仪表示数; (4) 掌握一定的测量技巧如:表笔的使用、量程的选用等。 3 .实施方法(1) 教学录像片; (2) 实物讲解; (3) 实际应用。* 此项能力的学习与考核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专项能力二:电流、电压、功率及电能的测定 1 .知识点(1) 掌握电路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2) 了解参考点、参考方向的概念; (3) 掌握电位的单值性和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 (4) 理解交流有效值的概念; (5) 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意义; (6) 各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物理性质及作用; (7) 中线的作用; (8) 掌握三相负载的联接及其应用; (9) 三相电源的相序。 2 .技能要求(1) 具有一定的电路运算能力; (2) 具有按图接线的能力和故障分析、排除能力; (3) 正确使用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及调压器; (4) 掌握必要的测试技巧(如:测试点的选择) ; (5) 对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3 .实施方法: (1) 理论教学; (2) 多媒体( EWB )演示: KCL 、 KVL ; (3) 实训:电位测量,日光灯电路和功率因数的提高, RC 充放电电路,三相负载的联接。专项能力三:常用分立元器件的测量与选用 1 .知识点(1) 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元器件的电气性能、型号规格; (2)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方法。 2 .技能要求(1) 掌握各种常用元器件的性能、参数及识别、测试方法; (2) 具有选用元器件的能力。 3 .实施方法: (1) 各种元器件介绍; (2) 网络查阅新型元器件; (3) 实训: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专项能力四:电路的接线、测量与故障诊断处理 1 .技能要求: (1) 具有安全意识和安全用电常识(2) 具有较强的电路接线与调试测量能力; (3) 对实验中出现的故障有一定的独立判断和排除的能力; * 此项能力的考核贯穿在课程实验环节的全过程。专项能力五: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连接、调试和分析 1. 知识点(1) 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原理及作用; (2) 电路的分析方法; (3) 电路的调试测量; (4) 三端稳压器件的使用。 2. 技能要求(1) 具有较强的电路接线与调试测量能力; (2) 对实验中出现的故障有一定的独立判断和排除的能力。
《电气技术基础》课程手册.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