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付双成果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聆听活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音乐是以听觉为基本感受方式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聆听是基础,也是根本。教学中重视并运用恰当的聆听方式更能接近音乐的本质,更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感知音律之美,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接受音乐。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样化的聆听活动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并应用聆听活动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学会体验音乐,学会记忆音乐。本文通过引导倾听,音响激趣,游戏感受,体态律动,体验自由,反复聆听,鼓励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学生去感受音乐之美,从而热爱音乐。

音乐是一门是听觉艺术,它的表现力首先来自于悦耳动听的音响和精致巧妙的音乐形式。音乐也是声音的艺术,它离不开声音和听觉。在音乐教学中,聆听是基础,也是根本。对学生来说,“听”是接触、认识和熟悉音乐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积累音乐语言的过程。
音乐聆听作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教学基础在于重视对音乐音响的听觉感性体验,也就是对组成音乐的旋律、节奏、节拍、和声、音色、力度、速度等各种基本要素及乐曲整体音响的良好的听觉感知。教学中重视并运用恰当的聆听方式更能接近音乐的本质,更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感知音律之美,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接受音乐。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听觉体验,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材教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为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要做好各项工作。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聆听活动的训练;用音响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多样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具体如下:
首先,学会聆听音乐
积极引导,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我们要对学生切实加以引导,让学生听有目标、听有兴趣、听有思考,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真正实现听有所得。
1、引导倾听,音响激趣
倾听就是细心听,用心听。因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聆听中,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教师在听之前应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聆听音乐、感知音乐的兴趣。
循序渐进,使学生善于倾听。利用音响,根据教学内容,穿插提问,既能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鲜明生动的音响激发兴趣,小学生的想象力还不够,采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歌曲的内容,通过音乐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例如:《动物说话》根据歌曲内容自制音响。老师配合选取好的音乐把学生带到动物园中。学生聆听,在老师的提问中说出音响中的动物。首先听到了“喳喳”的叫声。老师问:“这是谁?”一组同学答到:“喜鹊”,同时一起模仿喜鹊的叫声。依次小鸭、公鸡也出现了。根据已有的经验同学们很容易就模仿出了这几种动物的叫声。

付双成果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