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文书浩瀚文明史里的基石——读《中国古代文书评释》有感所在院系:资讯管理学院档案学姓名:张芹10200140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书研究指导教师:陈方2011年7月26日文书浩瀚文明史里的基石——读《中国古代文书评释》有感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的积极性已是自古至今不变的共识了。然而,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犹如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良师益友。陈方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评释》作为档案学适用教材,就是一本理想的书籍,让人受益匪浅,还为培养档案高质量人才起到不可取代的效果。一、此书的写作特点①、例文选材精粹,文种形式丰富陈方老师的《中国历代文书评释》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课程的选用教材,紧紧围绕中国古代文书这一内容,从历代众多文书宝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书作为例文,如清末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最早古书文——甲骨刻辞,为春秋时期诸侯盟誓制度和盟誓活动提供重要史料的盟书,秦代文书代表李斯的《谏逐客令》,以及木简或木牍为载体的西汉文书——敦煌和居延汉简等。此外,文种的选取也是多样化及具代表性,如典、誓、辞、书、奏疏、令、议、启、檄、表和列等等,不免看出陈方老师的别出用心。②、评释内容细致,便于读者理解书中除了例文,还分为评释两部分。释即注释,对较生僻词或典故的注解,巧妙利用注释的作用,这在古代文学阅读理解中是不可或缺的。评即评介,这部分在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也是此书的精华所在。评介包括了很多内容,主要有写作背景、人物简介、文种概括或者语言赏析等等。评释部分的存在不仅便于读者阅读古代文书,还利于读者理解相关的背景,大大地扩展了古代文书量,对于档案学的学生来说,为增加了古代文书基础知识,为学习当代文书档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作用。③、编排思路清晰,论据严格紧密目录是一本书的编纂脉路的微观,观于《中国历代文学评释》此书的目录,不难看出,这本书的整体思路是依据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时间顺序进行编写的,线索极具条理性和明确性。文中提供的每个论据也相当严谨,如“陈政事疏”例文的评介中提到,贾谊的论证十分严明,实证与理证阐发的办事风格,其后紧随以比喻手法、民谚和曾国潘之赞等例子进行考证。又如“让县自明本志令”例文的评介中提到,曹操踌躇满志之气,紧随《短歌行》节选和林纾之言这些例子进行印证。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可见,陈方老师已将清晰而严谨的逻辑贯彻于整本书中,体现出其夯实的文学功底,为读者塑造出具有内涵而生动的评讲世界,一扫枯燥文字之风。二、一些补充及建议如果说阅读这本书是一次文书文化旅行,陈方老师则是一个绝好的导游。当然,旅客也有其观赏视野及路线。所以,我将对陈方老师的《中国历代文书评释》提出一些补充及建议,不足之处还望见谅。①、增加框架,加强丰富性一方面,书中既然按照中国古代史的时间历程对历代文书进行编制,然而目录中并没有明显的时间区分。为了突出文书的时代性,我们不妨以朝代为区分标准,可参考常林瑞的《中国历代文书》一书,将书中所选取的例文概括入先秦文书、秦汉文书、三国六朝文书(上册)、隋唐文书、宋代文书、元明清文书(下册)这六大部分。此外,还可对各个朝代文书部分进行一个简单概括。这不仅突显中国古代文书的时代性,真正意义上突出“历代”两字,还能对历代文书的特征及发展文化进行一个简要概括,让读者有个整体而又直观的印象。另一方面,可将评介这一部分进行细化及提炼。评介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中国古代文书评释》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