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我们于2014年开始“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初定了学校的整体思路。在实施一年后,我们从中发现了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由此对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进行了修订, 特制定了这门学科的整体规划,具体容如下: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 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作为课程主要容, 以学生自主选择、亲身体验、研究探索为主要学习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以上课程理念,学校结合实际,以“自主、实践、创新”为课程实施核心,整合课程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为依托,同时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追求活动容的综合性。坚持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指导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善于发现、勤于实践、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综合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二、工作思路:本年度学校计划在现有经验基础上, 分层、细化各年级段的能力目标,系统、完善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总目标下的每一个阶段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转变教学思路1、明确一个目标。即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力目标的完成情况。能力目标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具有问题意识、规划与设计的能力、总结与交流的能力、调查与访问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思维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2、改变以往整个学期以“活动”为主线的研究,变为以“培养研究能力、研究素质”为主线的模式上来。修改、完善去年的常态化教学思路,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以教授为主 ”为“以培养学生具有研究能力为主,以指导为主 ”,将课堂的重心从强调学生掌握知识能力转向注重指导学生的自主研究。3、按照年级的不同细化能力目标,针对各年级特点提出深浅不一的完成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兴趣的活动进行实际操作。4、转变以往研究活动只能是小组共同完成的思路。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学生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两三个人、或是小组共同完成。人数不限。但对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鼓励独立完成, 或两三个人完较大的调查研究。5、改变以往将研究应具备的能力按年级段划分开的思路。保持研究过程的完整性、系统性,使学生在初次接触的时候就有一个全面认识。(二)、改变教学容1、结合以往的经验将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具备的能目标分成几个单元,
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