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整理的课后计算题重点看解题思路,最终的结果或许有错误,但不影响解题步骤,大家自己注意一下下啊!第一章绪论统计含义: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活动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有力依据。统计包含三种涵义(1)统计工作:一种调查研究活动。对现象的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2)统计资料:统计数据是统计实践活动的成果。(3)统计学:是研究总体一定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及其规律性的方法论学科3、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⑴统计设计:统计学理论与相关实质性学科理论⑵收集数据:统计调查、实验⑶整理与分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4)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4、标志与指标的联系与区别:联系:(1)一些数量标志汇总可以得到指标的数值(2)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区别:(1)概念不同。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称为标志。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3)标志的具体表现,有的用数值有的用文字表示,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统计调查的设计(即统计调查方案)(1)确定调查的目的——即为什么调查(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即向谁做调查。调查对象就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即调查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作为调查单位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表现的直接承担者。(3)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即用什么方法调查。拟订调查项目时要注意几个原则:-调查项目要少而精;-调查项目含义要明确;-尽可能做到各个调查项目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调查表分为:一览表(把许多调查单位和相应的项目按次序登记在一张表格里。这便于汇总,但缺点是分不开,故调查深度不够;)单一表(将一个调查单位的项目登记在一份表或一种卡片上。这便于容纳较多的项目,且便于整理、分类,缺点是繁琐。)(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即在什么时间调查。要区别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的不同:-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时点或时期);-调查期限是指调查工作的起讫时间。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2、普查(1)定义: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全面调查,它主要是用以收集某些不能或不宜用定期报表收集的统计资料。(2)普查有主要特点:第一,它是非经常性的调查,一般间隔较长的时间才进行一次。第二,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可获得大量详细、全面的资料。3、抽样调查(1)定义: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样本数据去推算或检验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抽样调查目的:推算总体数量特征。在我国商品检验中广泛应用。(2)抽样调查的特点:⑴按随机原则来进行。排除人的有意识地选择,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被抽取的同等机会。⑵以样本推断总体。⑵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4、开口式组距数列组中值的计算:缺下限:组中值=上限-相邻组组距/2缺上限:组中值=下限+相邻组组距/2第三章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描述描述统计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又称平均指标,主要包括: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离散趋势:标准差、方差、偏度和峰度第四章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1、抽样平均误差影响因素:(1)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变异程度越大误差越大。(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越多,则误差越小。(3)抽样方法;抽样方法不同,抽样误差也不相同,一般来说,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误差要大些。(4)抽样误差的组织形式: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会有不同的抽样误差,这是因为不同的抽样组织所抽中的样本,对于总体的代表性也不同。2影响必要抽样数目的因素:(1)抽样极限误差(2)概率保证程度(3)总体分布差异程度(4)抽样方法(5)抽样组织方式:①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即从总体单位中不加任何分组、排队,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②类型抽样(分类抽样):先对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加以分类(层),然后再从各类(层)中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组成一个总的样本。③整群抽样,即从全及总体中成群地抽取样本单位,对抽中的群内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观察。整群抽样的好处:组织工作比较简单方便,适用于一些特殊的研究对象。其不足之处是,一般比其它抽样方式的抽样误差大。④多阶段抽样,即把抽样本单位的过程分为两个或几个阶段来进行。⑤机械抽样(等距抽样)【例4-12】某工厂要估计一批总数5000件的产品的废品率,于是随机抽出400件产品进行检测,发现有32件废品。试给出该批产品的废品率的区间估计(置信度是90%)。解:n=400,N=5000,样本废品率P=32/400=8%。置信度1-α=90%,α=10%,α/2=5%。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z=,这批产品废品率的区间估计是:即这批产品的废品率置信区间
统计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