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有感.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有感石鑫人格是一个复杂而抽象的概念。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人格即一个人的社会吸引力”是很片面的,通常,研究者是以奥尔波特的定义为标准的,即“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但是也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理论学家和研究者在对于人格的研究中产生了六个流派,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流派就是其中之一。1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作为精神分析学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他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四个部分。:起初,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潜意识系统和前意识系统,前意识是在意识的表面下,而潜意识则是人格最深处的活动。但他很快就发现了这种以潜意识为核心的“两部人格”结构模型的不足,因此又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结构模式。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自我,是个体出生後,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当本我的需求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时,就需要顺应并从现实中学习以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形成的,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这是弗洛伊德将物理学的动力学引入心理学的结果。他提出两种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是指个体追求生存和种族延续的一种本能,包括性本能和自我本能。与生的本能相对应的就是死的本能,这是一种返无机状态的本能,是一种毁灭生命的欲望,表现为恨和对生命的破坏。: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因此,人格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围绕性的发展而展开的。为此,他提出了力比多原理,认为力比多是一种贮藏在本我里的心理能量,尤其是性本能的能量,驱使个体去寻求快感。此外,弗洛伊德还将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口唇期,这一时期个体由本我驱使,获得快感的中心在口唇部位,婴儿多通过吃喝获得快感。第二个阶段是肛门期,这时自我正从本我中分化出来,获得快感的中心为肛门,儿童主要通过对粪便的保留和排泄获得快感,而且这也是一个与父母进行意志竞赛并坚持自我控制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性器期,此时的性张力集中在生殖器区域,对此,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和厄勒克屈拉情结(恋父情结),这个时期也是超我形成的时期。第四个时期是潜伏期,大约为6岁~12岁期间,此时的力比多冲动处于潜伏状态,性欲被其他欲望替代,自我和超我获得较大发展。第五个时期是生殖期,约为12~20岁,早先的性本能已被自我性欲支配,这个时期还奠定了人的行为模式,使人成为成熟的个体。:焦虑是一种由人格不适应状态引起的痛苦的情绪体验。而解决焦虑的非理性方法就是自我防御系统。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有三种,即真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这三种焦虑的根源则分别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所谓焦虑就是有人格不适应而引发的,是个体对外部世界、本我、超我的软弱。它反映了人格结构诸系统之间的不适应状态,自我无力同时满足内部和外部的需要,那么,人格结构系统便不能处于和谐、平衡的稳定状态,

读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lfsnxh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