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辨证论治目录中医的辨证论治 1关于中医的辨证论治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 、血、津液辨证: : 、气、营、血、辨证: “论治”方面: 5心血虚与心阴虚辨证 6心阳虚,心阴虚辨证 7慢性肾衰正虚诸证如何辨证论治 7中医辨证论治癔症 9中医辨证治疗阴阳两虚型结核病 11談虛勞的中醫辨證論治 12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皮肤过敏 15胰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 161、 湿浊阻遏 172、 气血瘀滞 173、 肝胃郁热 184、 气血两亏 185、 阴虚内热 18中医辨证糖尿病 19中医如何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20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23(一)肾虚内寒型 23(二)肾虚标热型 23(三)肝肾两虚型 23冯兴华老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 23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42辨证论治 24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26内毒是类风湿关节炎缠绵难愈因素 27解毒以辨证为前提相辅相成 27三名医治疗风湿各有妙方 28一、沈济苍方 28二、叶怡庭方 29三、刘春堂方 30中医痛的辩证 30一、疼痛的部位 31二、疼痛的性质 33中医汗症辩证 34一、表证辩汗 35二、自汗 35三、盗汗 35四、大汗 35五、战汗 36六、头汗 36七、半身汗 36八、手足心出汗 36梦与疾病 36望舌 37口渴与口味 39一、口渴 39二、口味 39舌苔之辩 40一、什么叫舌苔? 40二、如何分辨舌苔? 40厚薄舌苔 41润燥舌苔 41腐腻舌苔 41剥落舌苔 42全偏舌苔 42真假舌苔 42三、如何辨苔识症? 43(1)白苔 43(2)黄苔 43(3)灰苔 43(4)黑苔 43(5)剥苔 44(6)草莓舌 44(7)花剥舌苔 44四、观察舌苔变化可查胃病 44五、自己调养的异常舌象 46提示:舌苔厚别急着败火 47怎样才能正确从舌苔上判断是否上火呢? 47关于中医的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之一,其临床辨证方法很多(是由不同历史时代所形成),主要是因门派繁多,各执己见而形成。现在我们总结起来,统一分析认知。如::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用以概括表里、寒热、虚实。表证、热证、实证均属阳证。里证、虚证、寒证均属阴证。《内经》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的相对平衡(功能平衡)失调,就会产生疾病。如阳偏盛,则产生热证(阳证);阴偏盛,则产生寒证(阴证)。此外,还有阴虚阳亢,阳虚阴盛或阴阳两虚证。——阴液不足,虚则有热象。阳虚——阳气不足,虚则有寒象。——汗热,口渴喜冷,怕热气粗,舌红而干,脉虚(严重脱水引起功能衰减)。亡阳——汗冷,四肢厥冷,口干喜热,脉细弱或微欲绝(大出血、休克等供血不足引起功能衰减)。:表示病变的部位和病情的轻重。病变在皮肉、经络为表证。在脏腑为里证。病轻为表、病重为里。它不是从病变的解剖部位来划分,而是从证候(功能盛衰、能量状况)的特点来区分。《内经》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正气虚。生理功能减退,能量代谢低于正常范畴。可分表虚、里虚证。实——邪气盛。生理功能亢进,能量代谢高于正常范畴。可分表实、里实证。《内经》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寒证用温热药,热证用寒凉药。也都是从功能盛衰、能量代谢状况强弱,病情的表象症候而分的。阳证的病理生理变化——人体器官功能亢进、能量代谢增高、热量过盛的一种反应状态。阴证——人体器官功能减退、能量代谢降低、热量不足的一种反应状态。:心与小肠证候(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血瘀阻;痰迷心窍;痰火扰心;心火上炎。小肠虚寒;小肠气痛。)肝与胆病症候(肝阴虚;肝气郁结;肝经实火;肝风;肝胆湿热;寒滞肝经。)脾与胃病症候(脾胃气虚;脾不统血;脾胃虚寒;寒湿困脾;脾胃湿热;胃热炽盛;胃阴不足;食滞胃脘。)肺与大肠病症候(肺气虚;肺阴虚;风寒咳喘;肺热咳喘;肺燥咳嗽;痰浊阻肺。大肠湿热;大肠液亏。)肾与膀胱病症候(肾阴虚;肾阳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虚水泛;命门火衰;膀胱湿热;膀胱虚寒。)脏腑并病(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肾阴虚;肝脾不和;脾肾阳虚;肺脾两虚;肺肾阴虚;肺肾心同病。)、血、津液辨证:气(气虚、气滞)血(血虚、血瘀、出血)津液(津液不足、津液结聚):出自《伤寒论》,以“阴阳”两纲,把外感病的症候分为六个证型: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统称三阳证,以六腑为主。太阴证、厥阴证、少阴证称三阴证,以五脏为主。实为脏腑十二经的辨证。太阳证(太阳经证;太阳腑证)少阳证(病在胸胁、半里半表、属少阳胆证)阳明证(阳明经证;阳明腑证;实则阳明)太阴证(伤寒之邪内传三阴,虚则太阴)厥阴证(寒热错杂,正
关于中医的辨证论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