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1、 项目名称莫旗尼尔基镇双龙泉村蔬菜基地建设项目2、 承办单位概况双龙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位于莫旗西北双龙泉村,距莫旗 5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村共有人口 1246人,耕地面积为8105亩,全村享受低保贫困450人,贫困人口占三分之一以上,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贫困村。为了早日使全村脱贫致富,村委会牵头把种植蔬菜经验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了双龙泉村蔬菜种植合作社,种植无公害蔬菜。该村蔬菜合作社现有社员 40户,合作社计划在未来5年内每户建一栋标准日光温室大棚,大棚 5亩,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每户扶持一至二户贫困户,逐步实现整村脱贫致富。由于本村资金不足,还需上级扶贫开发的支持,才能使全村在三年内整体脱贫。申请上级扶贫 资 金 150 万 元双龙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单位:尼尔基镇政府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国家计委颁发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通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大气污染综合排放》( GB16297—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 〕1号)4、项目提出的过程和理由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对村内经济发展进行过科学合理规划,生产力水平低下。原有的蔬菜种植项目存在经营分散、管理水平低、设备落后、技术标准低等诸多问题。为促使该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拟加大对其优势项目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现统一规划,提高科技含量和科学管理水平,促使村民增收,现对蔬菜基地进行统一规划布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如下:经过项目建设,示范引路、辐射周边地区,推广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推动蔬菜种植业发展,努力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经过项目建设,直接和间接提高当地的就业指数,对社会稳定和脱贫致富都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项目实施可为部分贫困人口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和环境,培育主导产业,发展集约化、产业化农牧业,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加产品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不但大幅度增加农牧民收入,还有利于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二、项目概况1、 建设地点项目位该村南侧,111国道路北。2、 建设规模与目标该项目为建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 300亩。保护地蔬菜面积200亩。3、 主要建设条件(1)白然地理条件1) 地理位置莫力达瓦达斡尔族白治旗(以下简称莫旗)位于大兴安岭东麓中段、嫩江西岸。地处内蒙古白治区、黑龙江省两省区结合部。双龙泉村距莫旗 5公里,。2) 气候条件尼尔基镇地处内陆,中温带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型大陆性气候。因受纬度制约和受内陆海洋高、低气压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四季气候变化显著。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和农业生产实际,一般将 4〜5月份划为春季,6〜8月份划为夏季,9〜10月份划为秋季,11〜翌年3月划为冬季。四季气候特点如下:春季升温迅速,风大、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但较短促;秋季降温急剧,霜早;冬季漫长,寒冷、风小。,其中以5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光合有效辐射量 ,>10:,,(1967年)。。日照时数以5月和6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进入盛夏季节后虽然太阳照射时间长,但因进入雨季,阴雨天气增多,日照时数反而减少,日照时数约占可照时数的 50〜60%。尼尔基镇因地处莫旗南部,太阳辐射总数量多于中、北部,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完全能够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成熟所需要的光能,是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有利白然条件之一。年平均气温为 ,年际变化较大,最高年份可达 (1995年)。气温的年内变化呈明显的周期性,一年中以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1月份最低,一般在-〜。极端最高气温达 (1968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1980年1月16日),,无霜期一般为 100〜。降水量年际变化大,,(1998年)。一年内降水量以7月份最多,平均在100毫米以上,占全年降水量的 23〜35%;,一年中冬季风速最小,春季最大,可达5米/秒以上,最大风速可达30米/秒,。一天之中,白天风大,夜间风小。风向一般多呈西北或西南方向,夏
蔬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