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抗震设计第一批次答案一、 C 二、 B 三、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场地土的液化: 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 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 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 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 土体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4、等效剪切波速: 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 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 地基在地震作用参与下的承载能力。 6、场地覆盖层厚度: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 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 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7、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8、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梁先于柱发生破坏, 塑性饺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即砌体的强度设计值乘以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10、剪压比: 是截面上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于说明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11、二阶效应: 泛指在产生了层间位移和挠曲变形的结构构件中由轴向压力引起的附加内力。 12、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 地球内岩体断裂、错动滑移产生的振动, 即地震动, 每次地震所释放出的变形能以波动能的形式通过地球介质从震源向四周传播。 13、反应谱: 在给定的地震加速度作用期间内, 单质点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速度反应和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用作计算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14、基本烈度: 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 50 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 按一定的超越概率( 我国取 10% ) 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15、场地: 建筑物所在地,在平面上大体相当于厂房、住宅小区、自然村的范围。 16、动力自由度: 能够确定体系中所有运动质量相对位移所需的位移的数目叫做动力自由度。第二批次答案一、 A 二、 C 三、 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答: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 规定: 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 其抗震设防目标是: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 可能损坏, 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具体为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 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众值烈度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并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 保证第一水准下必要的承载力可靠度, 满足第二水准烈度的设防要求( 损坏可修), 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对大多数结构,一般可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对于少数结构, 如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还要进行第二阶段设计, 即按与基本烈度相
结构抗震设计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