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美丽的莫斯科在著名的作家契诃夫的笔下,有三个姐妹总在梦想着去往莫斯科,她们是因为向往那里的美丽,还是向往那里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姐妹》,去看看莫斯科的魅力所在。请欣赏《三姐妹》片段第五单元 1. 理解契诃夫戏剧的重要地位与现代意义。 “戏剧冲突”对于戏剧艺术的重要性。 3. 认识戏剧悲喜剧因素交融的审美特性。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剧作家曹禺和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元化先生对于契诃夫戏剧的赏析,认识所谓“散文化戏剧”的特征。通过对《三姐妹》的学习,让同学们树立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的乐观主义精神。作者简介契诃夫,( 1860 ~ 1904 ),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称之为“散文中的普希金”。契诃夫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 、《小公务员之死》(1883) 、《苦恼》(1886) 、(万卡)( 1886 ) 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他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 )、《海鸥》(1896 )、《万尼亚舅舅》(1896 )、《三姊妹》(1901 )、《樱桃园》(1903 ), 都曲折反映了俄国 1905 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契诃夫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 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与三姐妹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