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堂导学幻灯片 2 导学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技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材料一 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1964 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材料二 国外有人说:到 21世纪 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 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三 “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材料四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 60 000 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 1 400 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 年,“863 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 560 多亿元。问题: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提示: 作用。(1)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2)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而且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4)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导学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 100 多年里,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等条约。 1963 年9月,毛泽东在分析这段历史时曾明确指出: “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我们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况,挨打是不可能避免的。”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多次号召要“在技术上兴起一个革命”。1956 年,当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党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时候,毛泽东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团结起来“向自然开战”“向现代科学进军”, 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材料三 邓小平还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政治高度, 论述了科学技术的战略地位。他说: “不搞现代化, 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问题: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提示: (1) 有利因素。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②党的坚强领导,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③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