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
《淮南子》里有一篇这样的故事:住在边塞上的一个老头儿,一天丢了马,别人来安慰他,他说:“此何遽不为福乎?”几个月后,这匹马果然回来了,并且还带来了一匹上好的胡马。
当然,并非每个人丢了东西后都能失而复得。那么这些人是嚎啕大哭,痛不欲生呢?还是抱着“吃一堑,长一智”的态度呢?我想,绝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因祸得福,否极泰来”……瞧,先辈们给我们多少有关得失的阐述,我们还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以得失为唯一标准来衡量每一件事的意义吗?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确,许多事物都有两面性,福祸是相依相存的。得失、利弊也是如此。
一件事情对你造成了影响,乍一看,似乎是你的一个损失,仔细一分析,或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却正好弥补了你在该方面的空白,使你下一次做同样的事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得与失,把握好得与失这架刚好平衡的天平。不要因为“得”而沾沾自喜,乐不可支,也不该因“失”而怨天尤人,痛不欲生。君不见,历史长河里有那么多人在得失间作出了艰难的选择。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与家庭的温暖,却得到了千古美名。
文成进藏,远嫁吐蕃,她失去了亲人的关怀,失去了待在皇宫里欢乐、舒适的生活,却得到了西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也得到了坚贞纯洁而又伟大的爱情,更换得了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和平友爱的情谊。
保尔·柯察金为了祖国的安宁与繁荣,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失去了健康,成了残疾人,但他“残疾”却不“残废”,他得到了千千万万青少年、中年、老年人的尊敬与崇拜。
李大钊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扛起社会主义大旗,他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却得到了后世千万人民的尊敬。
当然,也有许多反面事例。
吴三桂投降清政府,虽然得到了“平西王”这一高官与天下第一美女陈圆圆,却失去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骨气,必将遗臭万年。
秦桧害死岳飞,卖国求荣,虽然得到了享用不尽的财富与权力,却失去了清白,必定为千夫唾弃,留下千古骂名。
……
回顾历史长河,有关得失利弊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我们关键是要把握现在,展望未来,让得失鞭策我们不断前进,得自己应该所得,失自己应该所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
    古时候在边塞地区,有一个老头儿,人称塞翁。一次,他养的一匹好马突然失踪了,邻居和亲友们听说后,都跑来安慰他。他却并不焦急,笑了笑说:“马虽然丢了,怎么知道这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老头儿丢失的那匹马居然回来了,还意外地带回来一匹好马。
    这事轰了全村,人们纷纷向老人祝贺。可是老头儿并不高兴。他对大家说:“这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呀,谁能料到这不是一场灾祸呢!”
    几天之后,老人的独生子骑着那匹好马玩,这匹马不熟悉它的新主人,乱跑乱窜,将小伙子摔了下来,把腿摔瘸了。人们听说了,又来安慰老人。可是老人仍然不焦急,他说:“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呢!”
    后来,边境上发生了战争,很多青年人被征调入伍,上了前线,伤亡了十之八九,只有老头儿的儿子因为身体残废,留在家里,才侥幸活了下来。
    “塞翁失马”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它常常与“焉知非福”连在一起使用,意思是老翁丢失了马,哪里知道就不是福气呢?这个成语现在往往用来比喻坏事可以转化为好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