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诗歌课文寻入《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这里说说的“诗”,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蒹葭》被誉为中国的第一首朦胧诗。朦胧最容易产生美感,产生联想。在我们揭开《蒹葭》朦胧面纱之前让我们先走进20多年以前的周代,去体会了5解掌握《诗经》课堂环节导航出示目标5.】精读品味23资料链接6.】研读探究预习反馈归纳总结初读感知8.】拓展延伸出示目标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重点),体会一咏三叹的写作结构体会它朴素优美、音韵和谐的语言特色(难点),以及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重点)资料链接相关资料《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西汉以后被儒家学派尊崇为经典,奉为“六经”之《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资料链接《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风: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赋:即陈述铺叙。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即借助小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预习反馈一读一读字音羈晞跻预习反馈二写一写字形chI(坻)si(涘)JianJ1a(蒹葭预习反馈(→)古今异义道阻且长古义:艰险;今义:阻挡,阻碍2道阻且右古义:弯曲;今义:方位词,跟“左”相对。兼葭苍苍古义:茂盛的样子;今义:头发灰白或苍茫的意思。预习反馈(二)一词多义右:左右采之(名词作状语,在右边)道阻且右(形容词,弯曲)
《蒹葭》课件完美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