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痞满(中医内科学)ppt课件.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痞满卢老师【学习目标】、常见辨证分型及治疗。、类证鉴别、预防调护方法。、痞满的演变与预后。。。案例导人余某,男性,32岁。因“胃腕部痞满不适2年,加重10天”于2014年11月5日来诊。患者自述2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胃肮部痞满不适、胸胁胀满、恶心暧气、纳呆神疲、大便澹。曾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间或在门诊口服中西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10天来因工作关系,心情抑郁,胃肮部痞满加重,但按之稍舒,伴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大便澹薄,舌淡,苔薄白,脉沉弦。问題与思考:?当辨为何证??本病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如何选方用药?应如何调护?【概述】概念痞满是因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临床出现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是指胃脱部,以胃腕部出现上述症状的痞满,称为心下痞,又可称胃痞。本项目主要讨论胃痞。历史沿革《内经》最早对痞满有记载,称之为“痞”“痞塞”“痞膈”等,认为其病因以饮食不节、起居不适和寒气为患等为主。痞满病名首见于《伤寒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又创诸泻心汤治疗,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效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否候》指出:“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痞》将其与胀满作鉴别,指出:“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痞者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痞满》将痞满分为虚实论治,对后世痞满诊治颇有指导意义。西医范围痞满的临床表现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相似,这些疾病若以上腹胀满不舒为主症时,可参照本病内容辨证论治。【病因病机】

痞满(中医内科学)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b21547
  • 文件大小6.19 MB
  • 时间2020-10-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