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伺服电机知识培训.ppt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服电机知识增训伺服来自英文单词Servo,指系统跟随外部指令进行入们所期望的运动,运动要素包括位置、速度和力矩常见的伺服是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U/V/W三相电在定子中形成变化的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最常见的是2500线标准编码器配置的伺服电机。伺服电动机又称执行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电动机的类型有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PMSM和感应异步交流伺服电机(IM),其中,永机具制,调速范围宽广、动态特性和效率都很服系统的主流之选而异步伺服电机虽然结构紧、利道简单、价格旦是在特性上和效率上存在差距,只在大功率场合重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指标可以从调速范围、定位精度稳速精度动态响应和运行稳定性等方面来衡量。中低档的伺服系统范围在1:1000以1:10000,高性能的可以达到1:100000以上;定位精度般都要达到±1个脉冲,稳速精度,尤其是低速下的稳速精度比如给定1rpm时,一般的在±,高性能的可以达到±;动态响应方面,通常衡量的指标是系统最高响应频率,即给定最高频率的正弦速度指令系统输出速度波形的相位滞后不超过90°或者幅值不小于50%。应用在特定要求高的一些场合,如伺服电机MRJ3系列的响应频率可达900Hz,目前国内主流产品的频率在200~500Hz。运行稳定性方面,主要是指系统在电压波动、负载波动、电杋参数变化、上位控制器输岀特性变电磁干扰及其鸺掩勞殊运行条件下,维持稳定运行保证一定的性能指标上位机→→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单片机PLC各种控制器)伺服电机编码器→→伺服驱动器→→上位机流伺服电机与普通电机的区亻、根据电机的不同应用领域,电机的种类很多。交流伺》电机属于控制类电机,这一点不等同普通电机。根据电机基本康理,伺服的基本概念是准确、精确、快速定位。伺服电机的构造与普通电机是有区别的,伺服电机带编码赑反馈闭环控制编码器反馈。现在市面上流通的交流伺服电机多为永磁同步交瓦以上的同步伺服电机价格很贵,在大功率的现场应用,多采用异步伺服电机+变频驱动。2、电机的材料、结构和加工工艺,交流伺服电机要远远高于变频器驱动的普通交流电机(一般交流电机或各类变频电机)就是说当伺服驱动器输出电流、电压、频率变化很快时,伺刖电机生响应的动作变化,响应特性和抗过载能力远远高于变频器驱动的交流电机。当然不是说变频器输出不了变化那么央的电源信号,而是电机本身就反应不了,所以在变频器的内部算法设定时为了保护电机做应的过载设定。3、交流电机一般分为同步和异步电机(1)、交流同步电机:就是转子是由永磁材料构成,所以转动后,随着电机的定子旋转磁场的变化,转子也做响应频率的速(2)、交流异步电机:转子由感应线圈和材料构成后,定子产生旋转磁场,磁场切割定子的感应线圈线圈产生感应电流,进而转子产生感应磁场,感应磁场追随定子旋转磁场的变化,但转子的磁场变化永远小于定子的变化旦等于就没有变化的磁场切割转子的感应线圈,转子线圈中也就没有了感应电流,转子磁场消失,转子失速又与定子产生速度差又重新获得感应电流。所以在交流步电机里有个关键的参数是转差率就是转子与定子的速度差的比率(3)、对应交流同步和异步电机,变频器就有相应的同步变频器和异步变频伺服电机也有交流同步伺服和交流服。当然变频器里交流异步变频常见,伺服则交流同步伺服常见4、交流伺服电机与普通电机还有很多区别,可以参考一下《电机学》方面的书籍;普通电机通常功率很大,尤其是启动电流很大;伺服驱动器的电流容量不能满足要求。可从电机的尺寸就知道原因了。<1>从技术发展上看第一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此阶段是以步进电动机可的液压伺服马达或以功率步进电动机直接驱动为中心的时代,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为开环系统第二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这一阶段是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诞生和全盛发展的时代,由于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调速性动装置采用电动机统的位机床的应用领域,永磁式直流电动力机占治地位,箕控制电路简单,无励磁低速性能好第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人阶段是以机电一体化时代作为背景的,由于伺服电动机结构及其永磁材料、控制技术的突破性祛漫湖到李排科嘉電盼期乙电动机(方波驱动),交流伺服电动机(正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对伺服系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迅漆向微机捨制左向发展,扶由硬件伺服转向软件伺服,智能化的软件伺服

伺服电机知识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erterye
  • 文件大小2.76 MB
  • 时间2020-10-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