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11为适应郯城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城市建设提供管理依据,特制定本城市总体规划。12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适用于县域范围,其它部分适用于城区规划范围。13本规划为郯城县规划建设指导性文件,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应遵循本规划。14规划依据14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4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1995年);143《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年)》;144《临沂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145《郯城县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146《郯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147《郯城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148郯城县《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几点意见》14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建设部1410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律、法规15规划指导思想15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向未来。从区域与城市的长远发展着眼,建构具有较强应变能力和超前意识的新城市空间结构。152强化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面向市场,从城市竞争力分析入手,合理配置城市资源,增强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153因地制宜,强化城市特色。发挥城市资源优势,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形象。154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强化规划实施。通过城市功能整合、资源配置、环境优化,盘活土地、促进流通、培育市场、有效经营城市。强调规划的延续性,远近期结合,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16修编重点161建立完善的县域城镇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62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和机遇,重新论证城市性质,预测城市规模。163开拓新的城市发展空间,组织城市空间结构形态。164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构筑现代化城市生态框架,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165结合京沪高速公路及哈长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兴建,建立现代化区域交通体系及物流体系。17规划期限近期2002~2005年,远期2006~2020年。18城市规划区界定本次城市规划区有县域规划区,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建成区。181县域规划区为全县行政区域,用地范围为13126平方公里。182城市规划区包括现状城区所辖的东关、西关、北关、南关办事处全部以及马头镇域部分用地范围。主要以城区大外环路以内区域为主,结合周边相关风景旅游区用地及城市发展建设需要控制的用地构成,总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183城市规划建成区包括郯城主城区及马头新区,用地面积472平方公里。第二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1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11发展战略设想(1)以环渤海经济圈为依托,积极实现对内对外开放,主动接受济南、临沂及连云港等城市产业辐射,促进郯城县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2)以郯城县城区为中心,四片经济区协调发展,带动整个县域的经济发展。(3)以高速公路、国道为发展主轴线,开发二沿地带。京沪高速公路及310国道、205国道一级公路沿线,开发条件优越,实施对这些地区重点开发建设,以带动新一轮经济的发展。(4)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中心集聚。改善乡镇分散格局,组织城镇体系结构,使乡镇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实现二次飞跃。(5)全面加快工业化进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结构,培育优势,集聚发展。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大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构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商贸、旅游为后发的产业格局。(6)建设基础设施网络,构筑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县域交通可达性。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电力网、信息网、旅游网的组织,提高县域优势资源的共享性。通过社会服务设施的合理布置,提高县域居民的生活服务质量。212发展目标和水平(1)发展目标至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基本接近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总量水平郯城县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总量水平年份项目2001年2005年2020年GDP(亿元)5501805029320人均GDP(元/人)5673865925775平均年递增率(%)6-85-7三产业结构(%)227:421:35218:45:3712:40:48城镇化水平(%)22564055-60恩格尔系数454025科技进步贡献率4055213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郯城县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一览表名称现状2001年近期2005年远期2020年总人口(万人)9696997010906城镇人口(万人)273639726215城镇化水平(%)22564055-60214城镇化质量目标(1)建成区人口占镇域总人口比重要达到50%以上。(2)建成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18m2,居民住房成套率大于90%。(3)建成区人均道路广场面积和公共绿地面积分别大于13m2和7m2。(4)建成区工业废水处理率大于80%,生活污水处理
山东郯城城市总体规划草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